第五章 调整(一)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2911 字 1个月前

“……综上所述,英美等西方国家目前困于各自的形势,对中日战争将采取观望政策,最多也就是另一个李顿报告。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同胞们,我们不能指望别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九一八他们没有动作,热河抗战他们没有动作,长城抗战他们依然保持沉默,我们能指望他们现在出面干预吗?不,不会,他们会依然保持沉默。”

这篇《我们能指望九国公约吗?》在重庆发表后,迅速被武汉南京上海的报纸转载,人们还没来得及表达失望,梅悠兰又连续发表《发黄的废纸——九国公约》和《西方对日本无可奈何》。

在这几篇文章中,梅悠兰详细分析了美英各国各自的国内问题以及他们面临,认为他们不会对中日战争进行干涉,九国公约早在日本发动九一八时就已经变成一张废纸,任何对他们寄予厚望的想法都注定要落空。

蒋介石看到这些文章气得把报纸仍在桌上,宋美龄抬头看看他忍不住问:“大令,你这是怎么啦?”

蒋介石面色阴沉毫不掩饰他的气恼:“这个梅悠兰,她到底要做什么?”

宋美龄看看桌上的报纸莞尔一笑:“这没什么,这只不过是小丫头自己的看法。”

“可现在我们正在谋求英美朋友依据九国公约进行干预,她却在报上把九国公约说成废纸一张。”蒋介石十分不满,上海开战的一个战略目的就是要欧美进行干预,可是美英除了在开始时提出了个中立区外,再也没有动作了。同时在这个问题上他不敢相信宋美龄,宋美龄太护短,只要与宋家有关系的她就坚决保,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

上海战事战局渐渐不利,蒋介石心里开始着急了,一边督促王宠惠要求九国公约缔约国出面主持公道,一边又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向德国政府求援;王宠惠那边刚传来消息各缔约国同意召开一个国际会议讨论中日战争,而德国方面却很是犹豫,柏林始终没有回应,驻德国大使几次求见希特勒也没有见到。

汤山的风景很美,山间云雾缭绕,四季不断的温泉正适合南京城内的达官贵人疗养,美庐古朴优雅,可蒋介石此刻却根本无心欣赏。

上海战局逐渐被动,张治中第九集团军退守苏州河西岸,长江南岸日军登陆部队持续增兵,在舰炮掩护下攻克吴淞镇,向大场、宝山、罗店发起全线进攻,陈诚只会十五集团军奋勇抵抗,虽然几个关键点,罗店、大场依然在我军手中,但部队损失很大,几乎是整团整团的战死在阵地上。

华北战局也急转直下,日军攻克大同石家庄的同时沿平绥线向西进攻,汤恩伯在南口奋勇抵抗,但东条英机率领的蒙疆派遣军却突破了刘汝明傅作义等部的防线,占领张家口,汤恩伯被迫从南口撤退,斯役,汤恩伯军团苦战一周,兵力损失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