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剧情也证明, 祝乡与四只猫确实相处愉快。
对,小绒毛估错了一点,是四只猫、一家五口。
因为小绒毛魂体离开后, 壳子依然活生生地留在了祝乡家。
小绒毛:呀, 忙昏头,确实是忘了这茬。
不过祝乡明显发现了壳子与原本小绒毛的不同,她甚至给壳子换了一个名字。
然后便以和对待其他三只猫一样的态度对待这只换了芯的猫。
是的,这又是一个让小绒毛意外的点。
祝乡记得“小绒毛”这个名字, 也记得小绒毛的性子与壳子后来表现出的不一样。
其他三只猫也记得这些。
小绒毛:猫能看穿阴阳,记得不奇怪。而祝乡……可能是因为我到情绪场时她才刚捡到壳子、还没给它取名?还是她心态一度糟糕到踩到阴阳线啦?
有时, 祝乡会和四只猫一起出门遛弯。
出门时, 祝乡会在四只猫身上套上牵引绳。
不过这主要只是用来让别人安心的, 证明这四只是有主的、可控的、不会乱扑人的家猫。
四只猫:野猫也不会乱扑人。我们跟傻狗可不一样。
自从当了全职写手之后, 祝乡就越来越宅,与邻居的交流也很少。
但开始和猫一起散步后, 祝乡倒是在附近住户中混出了很多面子情。
邻居们也是这时候才确定祝乡是个网文写手。
这个情绪场中的人从事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的工作已经很普遍, 所以祝乡的很少出门、出门通常也只是拿快递的生活方式并不会让邻居们诧异。
之前邻居们闲聊时偶尔会猜测祝乡的职业, 猜她是作家的不少,因为:
“看气质就像嘛。文文静静的。”
但即使现在得到了祝乡的确认,大家也只以为祝乡的收入水平马马虎虎。
应该和底层上班族差不多。
这里的房价、祝乡家的装修风格、祝乡的衣着打扮, 以及所养猫的品种, 无一不这么暗示着。
没有人猜到祝乡是当代收入最顶尖的作者之一。
祝乡是她的本名,一般人熟悉的是她的笔名。
虽然随着祝乡作品的本本大卖,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她的本名, 来往时也更习惯直接叫本名, 可这里的“很多人”主要指的是与祝乡有或想要有大笔金钱往来的那些,以及铁杆粉丝。
普通看看小说、电视剧、电影的人, 并不关注这类事。
即使偶尔听说那个著名作者的本名是“祝乡”,也更多地会以为自己见到的这个与那位名人只是重名。
祝乡就不止一次遇到过有人对她说:“你跟那个很火的大作家同名哎。”
祝乡笑笑不接话,或回一句“嗯,真巧”,对方自己便忽略掉这个小发现了。
因为祝乡生活中的打扮谈吐实在普通,根本不像是长期日进斗金的样子。
多数人觉得:月入据说千万的人,怎么还会拿着纸笔认认真真计算购物节最佳凑单折扣呢?
祝乡:啊,我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既然写不了文,那做点日常数学题,也算放松了。
将精力投入进日常琐事、遛猫、闲聊中的祝乡逐渐真正放松下来。
不再一想到文就痛苦,开始能与半生不熟的人聊一聊有趣的小众文。
——大热的文就不必了。祝乡一看那些脑中就会自然拆解出吸金元素,并设想如果由自己来写,会如何组合、描述。然后便又会感到压力。
恢复期的祝乡比较乐意聊软乎乎的、写得比较随意、虽然有一些不适合市场的硬伤、但整体散发着可爱的萌文。
一个特别喜欢祝乡家四只猫的邻居高中生说:“这篇《喵喵喵》你一定不能错过。它真的很特别。是那种……真像猫写的特别。”
祝乡读完了《喵喵喵》及相关的脑补评论,真的被逗笑了。
笑完之后又有一点怀念。
祝乡看着换了名字、开始正常长大的小绒毛的前壳子,心想:
这文的气质很像小绒毛呀。
如果小绒毛能说话,应该就会说出每章最后一段那些内容吧?
祝乡脑中模拟了一下用小绒毛的声线念那些语句,突然来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