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的人的魔力上限只够日常生活。
这类人每一顿都无法进食太多, 进食后仅几个小时便会饥饿。
他们不可能凭那点可怜巴巴的魔力使用任何像样的魔法技能。
这就是“有魔力但不配使用魔法”的下层人。
因为迄今研究出的所有魔法技能,使用前提都是“一次性给技能灌注魔力”。
而一个人一次性能灌注的魔力量上限,就是自己身体能存储的上限。
不可能先灌注一半, 等吃饱后, 再灌注另一半。
哪怕一个人出生在上层家族中,如果天生魔力上限太低,多数情况也会被家族抛弃,成为下层。
少数情况, 家族在乎亲情,那么可能给低上限的孩子提供珍贵物资, 扩展其魔力存储上限, 并教会其“只需少量魔力便能使用的魔法技巧”。
但资源也好, 技巧也好, 对先天上限的提升效果都很微弱。
也许能从十一分涨到十二分,但用在现实场景中几乎谈不上变化, 顶多是使“看上去好一点”。
单从性价比来说, 同样的资源与教导用在先天上限高的人身上, 收益少说能翻千百倍。
于是为了家族延续,上层家庭更愿意从下层家庭中搜罗天生高上限的孩子进行培养,而让自家生出来的低上限孩子自生自灭。
当然, 如果自家生出了高上限的孩子, 其能获得的资源倾斜肯定比从下层带来的幸运儿多很多。
出生于下层、但因为天生高上限而被上层带走的孩子,其家人会如何?
不如何。
上层对下层从来没有爱屋及乌的怜悯,他们看上的只是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 也只会将资源放在这个好苗子身上。
至于好苗子懂事后, 会不会分出自己的资源去养自己毫无前途的血亲,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现实是, 因天生魔力存储上限高而改变命运的人,几乎都不会回头理会生出自己的家庭。
而那些家庭在将孩子卖给上层之后,也会只当自己没生过这个孩子。
是的,“卖”。
上层从下层带走高上限的孩子时,是会给物资的。
作为感谢他们生出这个好苗子的奖赏。
给完奖赏之后,上层便不觉得自己在这事上欠下层什么。
用自己给原生家庭换到了一份奖赏、彻底换了生活环境的孩子,也不觉得自己与原生家庭还有关联。
由于人生与魔力存储上限紧密联系,家庭的影响因素为次要,所以这情绪场里的人对亲情普遍淡漠。
哪怕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也会想“如果我的魔力上限高一些,我就不用忍受你了”。
池岘的妈妈是出生上层的低魔力上限者,不过并没有低到极致,还是可以使用少量常见魔法。
所以她被家族忽视,却又没有被驱赶。
她有惊无险地活到了成年,与另一个上层家族中和她差不多情况的男人结婚,生下池岘。
池岘的妈妈早已接受了自己平庸一生的现实,还庆幸自己至少不用担心挨饿受冻。
但池岘的爸爸渴望着翻身,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是一个惊艳的高上限者。
在自己没有完全被家族舍弃的前提下,高上限儿子能获得的资源他是能分一杯羹的。
可惜,池岘和他们夫妻一样,天生上限只够使用一些初级魔法。
不至于被驱逐,但不会得到任何额外资源。
一辈子的生活层次仅限于能吃饱穿暖。
得知儿子的测试结果后,池岘的爸爸大为失望,不久后在一次烂醉中因气管呛入污物没被及时发现而死亡。
池岘的妈妈对丈夫没什么感情,自她怀上池岘后她与丈夫就处于分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