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绒毛:
“也许这本体原就是成对使用, 始终保持塔内外各一个的模式。”
“当你把外面的带入里面时,里面的那个便会出来值班。”
“当你把手中那个从塔内带出来时,外面这个又会回到里面。”
“下次你进入塔内时, 可以把你手中的书挂坠留在柜子里, 看看你出来后会不会有一个书挂坠落到你手上。”
几秒钟后,乌赴说:“我刚刚尝试了默念‘我想看塔内的书挂坠’,没得到回应。这是不是意味着此刻塔内没书挂坠?”
小绒毛:“用什么看?你猜塔内的那个书挂坠会不会就是你身体在外时查看塔内情况的‘眼睛’呢?除非有特定工具辅助,否则眼睛是看不见眼睛自己的。”
乌赴想了一会儿, 感慨:“我的猫比我聪明。”
小绒毛:“应该哒。”
乌赴的情绪从“狂喜”的档下降了很多,落到了“欢喜”。
她高高兴兴地开始写《藏书塔研究计划》。
先把小绒毛说的那些都列上去, 然后再加上自己觉得有必要研究的, 接着调整研究顺序, 使排序为从易到难、从急用项目到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项目。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仔细摸索, 乌赴的研究结论如下。
一,书挂坠确实应该是成对的, 内外各一个, 位置可互换。
与乌赴处于同一个空间的那个书挂坠不必乌赴仔细携带、警惕丢失, 它会自动跟随乌赴,与乌赴的最大距离不会超过一米。”
与乌赴处于不同空间的那个则是乌赴观察那空间的“眼睛”。
可用于在塔内找东西,也可用于观察现实世界中有无人突然靠近, 以及给自己挑选合适的出塔位置。
从现实世界的某坐标入塔后, 如果没有刻意移动塔外书挂坠,则出塔时乌赴会落在原坐标。
如果入塔后乌赴察觉现实原坐标有麻烦,则可以让书挂坠飘到安全地方, 这样乌赴出来后就是落在书挂坠的新坐标处。
二, 只有乌赴能拿走、搬动的东西,才能带入藏书塔。
比如一张桌子, 如果乌赴能把桌子扛到背上,她就可以把桌子带进塔。
如果她最多只能把桌子抬得两条桌腿离地,另两条桌腿却只是在地上滑动、始终脱离不了地面,那就进不了塔。
也就是说,如果藏书塔没有后续升级,则乌赴不可能像尤箜那样成为救灾的核心工具之一。
三,只有墙上内嵌柜子能容纳的东西,才能入塔。
比如一个直径和乌赴身高差不多的气球,即使乌赴可以举着它轻松走动,乌赴进塔时它也只会落在外界。
但如果把气给放掉、只剩气球皮,就可以带进塔。
乌赴测量过,塔内每一层柜子的高度和深度都是一米,宽度则是一个完整的环,中间没有隔断,这个环的周长,也就是塔身的内周长,为三百一十四米。
是的,塔的内直径刚好是一百米。
塔一共有九十九层柜子,从最低一层到最高一层,柜子的高、深、直径都一样,也就是容量都一样。
塔顶是一个封死的平面,没有出去的门——这一点也是此塔与书中设定的不同之处。
这一条也再一次决定了乌赴不可能靠着藏书塔成为清理灾难现场的主力。
准确地说,第三条比第二条对可装物品的限制更大。
因为第二条可以用外骨骼等工具来增大乌赴的力气,而第三条,除非乌赴有能耐独自一人把塔改造了,否则没有突破限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