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让费迪南德从自家禁区前,冲刺到对面禁区内的威力是惊人的。
卡卡就看着他两条大长腿冲啊冲,奔啊奔, 中间接应、分球, 不能说每样都做得非常出色,但也像模像样。
等他到了禁区内, 就抢了英格兰替补席上卡罗尔的活儿, 往禁区一站,那就是空霸。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原本防守鲁尼的博努奇,只能变成这位同行的跟屁虫。
而原本属于费迪南德在中前场串联组织的活儿,也被卡里克和斯科尔斯无缝代替。
这就是默契啊……
卡卡感慨着,也多少为意大利揪心了。
现代足球,决定比赛走向的往往是中场对抗。
而在开场之后,他就发现意大利在中场对抗上并没有占据优势,反而处于下风。
这显然是因为诺亚的战术使然。
首先,他们在中场人数上占优,费迪南德身为自由人, 跑动覆盖面积极大, 今天多次扮演救生员的角色。
除此之外,还有针对性地战术——
比如像个牛皮糖一样粘着皮尔洛不放的巴里, 比如随时组成“笼子”的卡里克、斯科尔斯, 甚至是回防的鲁尼……
这一套丝滑小连招, 如果把球衣互换, 卡卡大概率会把英格兰当成意大利。
他也明显能感受到意大利队那几个中场球员不太适应。
逼抢与反逼抢其实是足坛常用战术, 身为职业球员,他们每个赛季都要面对这样的考验。
按理说诺亚这套盯人与区域联防的战术没什么新鲜的, 但问题在于默契度——
英格兰今天的中前场首发,基本等于曼联球员加巴里,其实球员都是俱乐部队友,自3月份诺亚在英格兰对阵荷兰的比赛中试过这套“笼子”战术后,就根植到了曼联队,然后在欧冠中先斩皇马,又斩巴萨,最后脚踩切尔西夺冠。
现在又将这套战术,从曼联搬回国家队,所有球员配合默契,攻防统一,运转丝滑,就像是最精密的齿轮运转。
身为巴西球员,卡卡其实没有那么喜欢这种团队化、模块化,把球员变成流水线上一环的踢法,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当场上球员真的能将主帅布置下来的战术,一丝不苟地完成,他们所踢的足球,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呢?
英格兰球员踢得好,显然意味着意大利球员的表现糟糕。
弗洛伦蒂诺当年有“帕文+齐达内”的青训与巨星结合的银河一期建队计划,到了诺亚这里,就变成了“巴里+一切”的防守皮尔洛战术。
这套曾被用在C罗、梅西、罗本、里贝里身上的战术,根植到皮尔洛身上后,虽然因为皮尔洛的位置,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也依然达到了英格兰人想要的效果。
意大利前场曾经骄傲地说,皮尔洛一思考,意大利就进球。
然而当大脑被冻结,原本辅助他的马尔基西奥和德罗西想承担起组织运转职责时,就会发现一个个小小的笼子,也会为他们展开。
不过这些大大小小的笼子,并没有为意大利球员带来太大的打击。
毕竟他们虽然没有在进攻上有所表现,但他们在防守上做得也不错啊,至少他们没让对面进球,不是吗?
足球是失球更少的一方获胜的游戏,这就是意大利人信奉的足球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