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第一周连着上了8天课,后面《好戏开场》每周上课的时间都定在了周一到周四,周五早上可以稍稍休息睡个懒觉,十点钟集合公布本周小考——也就是综艺版本比赛的题目和赛制。
下午各个小组简单开个讨论会,然后导演学员写分镜脚本,演员学员休息。星期六一天加星期天半天排练,星期天下午表演和录制综艺版本,时间非常紧凑。
这个星期时间更加紧凑,因为还得请助演嘉宾。
“这要怎么演……”祝安然拿着《神经病人》的剧本低下脖子甩了甩头发。“好无厘头啊。”
冯欢收回游走的思绪,对着祝安然笑了笑。
“不是无厘头,这部戏是从神经病人的视角去看世界,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平常的事里演化出一系列啼笑皆非巧合。它的笑点就来自于正常视角和病态视角中世界的偏差。”
祝安然:“……”
祝安然:“听不懂。”
冯欢:“……”
“我又不是神经病,我怎么知道神经病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要是理解了,我就变成神经病了呀。”
“你试着跳出思维定式,用相反的行为逻辑去考虑问题,再把这一点稍微扩大一下,比如说……”
冯欢又耐心地把这个五分钟的剧本里人物每一个行为和台词的逻辑详细解释了一遍,祝安然瞪大眼睛听了半天,还是表示理解不了。
真的不理解吗?
冯欢不信。
《神经病人》的逻辑虽然听上去挺绕人,但因为是她第一个搬上大荧幕的作品,这部剧的创作水平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冯欢写的不好,剧里的神经病并没有那么神经病。
就像冯欢刚刚解释的那样,她当初创作时运用的手法只是逆向思维+反套路+夸张这套组合拳,非常简单易懂,换个九漏鱼演员说听不懂冯欢或许会信。
祝安然可是呈女郎啊。
章呈挑演员的眼光多毒辣啊,复杂得多的人物祝安然都演过,怎么可能理解不了这么粗浅的人物?
除非她压根就不想理解。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