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 178 章

康熙四十年, 春。

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自当今陛下登基,前十几年平叛熄乱,后面战事平息, 民间很快恢复过来, 各地一片欣欣向荣。

皇子们一个个皆已长成,承字辈儿的老大哥们年龄大些, 知道什么叫稳重, 胤字辈儿的都是十四五六十七八岁闲不住的年纪, 还都是活了两辈子的老油条, 自从摆脱了上书房苦读的悲惨生活, 那是一天都不肯闲下来。

一个二个的上辈子被拘怕了, 遇见个能出远门的机会哪个都不肯让步,打起架来那是往死里揍, 吓的康熙严防死守不许他们私底下较量, 生怕一个不注意他们就打的头破血流。

亲生的兄弟怎么能打成这样,看看他们前头的几个兄长相处的多融洽,怎么到这群小的身上就变了,这像话吗?

皇帝陛下绝不承认他的教育出了问题,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出了问题责任在孩子自己身上,和他当爹的没有一点关系。

真要是他的问题,怎么前头几个阿哥就没事儿, 偏几个小的不省心?

不管怎么说,总之胤字辈儿的皇子们出了紫禁城后都开始放飞。

所谓开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这辈子正经差事有上头几个兄长顶着, 他们合该不那么正经。

家里已经有个不正经的小叔,小辈们不正经很正常,要教训就教训小叔去,他们可不喜欢挨训。

有事儿没事儿就被侄子们推出来挡枪的无良小叔:???

你们礼貌吗?

小叔什么反应不重要,反正他们自己开心就够了。

兄弟几个一年到头不着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聚在一起,几个活了两辈子的皇子王爷们都多了个爱好,那就是约着去新扩建的外城遛弯儿。

北京城大的很,常看常新,看一辈子也看不腻。

马上就是上元节,正是城里最热闹的时候。

也不知道他们家小叔那脑子是怎么长的,朝廷以往不是没想过扩建城池,可工部交上来的章程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怎么事情到他们家小叔手上就那么顺手?

南城住的杂,士农工商都有,东城这边最初想的是供商贾交易以及内城的皇亲国戚出来游玩,所有的房屋都按照朝廷的要求来建,建成之后整整齐齐很是敞亮,明明地方还是那么些地方,看上去就是比其他地方好看。

几位爷都不喜欢人挤人,他们出门的时候已经过了最拥挤的时间,道路宽敞畅通无阻,环顾四周,道路两侧整齐的摆着小商贩们的摊位。

旁人过节休闲取乐,对商贾而言,这却是难得的忙碌时分。

来往百姓都觉得大过年的要买点好东西,商贩们叫卖起来都格外有干劲儿。

没有店铺的小商贩如此,那些有店面的商贾更是忙碌,近些年来京城的洋人越来越多,不是以前那些仗着自己是传教士就胡作非为的洋人,而是来此经商的商人。

这是他们大清的地界儿,传教士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别管什么洋人胡人,在他们的地界儿就得守他们的规矩,胆敢坑蒙拐骗他们立刻叫五城兵马司来拿人。

太平盛世来之不易,皇上惦记他们小老百姓的日子,他们自然不能自己给自己找个祖宗。

皇上严禁宗室权贵与民争利,东城的商贩都是正儿八经的商籍,这边的商铺房屋也不是卖的,就连里头那些大酒楼都是租的。

地契在皇上手里拿着,谁来都不卖。

他们最开始以为皇上手里的东西定然贵的上天,到了能租赁商铺的时候才发现,价格不光不贵,甚至称得上便宜,就是各省州府的商铺都比这贵。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皇上知道他们这些小商小贩不容易,自己掏家底贴补他们呢!

淳朴的老百姓不知道他们的皇上虽然在租金上吃了点小亏,却在税收上翻好多倍的赚了回来。

城里有专门的洋人聚居区,他们人数过万,除了在京城经商的商人之外,还有些是直接登记户籍改了名册长住在京城的。

胤禟踱着步子走在路上,看着两侧充满异域风情的酒楼啧啧称奇,“这大白天的就开始寻欢作乐,他们晚上干什么?”

“管好你自己。”胤祺一巴掌拍过去,成功让不省心的破弟弟闭上嘴巴。

胤禟揉着脑袋,躲开暴力老哥挪到另一边,惹不起他躲得起。

街上隐隐约约能听到楼里丝竹管弦的声音,女子的调笑也带着异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