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上午, 戴氏过来,看了眼前院,这个时间, 晨儿她们还在上课,宋氏已经过来, 因为那几个还没开蒙的小不点们, 早就来了。
何雯见来的孩子多,就让人在前院搭了凉棚秋千, 建了小木屋, 还有个一尺高的大陶盆,里面放养一些小鱼。另外还有鸠车,藤球, 木马……
总之,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孩子们更愿意来, 宋氏就更忙。
宋氏累吗?宋氏累,但这些孩子, 要么是她小姑子, 要么是她小姑姑,她能怎么办, 只能陪着呀,但孩子们可真是无忧无虑呀。
“还是母亲有办法,这几日我看宋氏也不郁郁寡欢的了,面色也好了不少。”
戴氏可真是佩服何雯, 她不知如何是好的一件事, 被母亲这么一安排,既帮助了宋氏, 又有人给看孩子。
“我看你最近也清闲不少,以前这个时间你可是还在忙。”最近这段时间,戴氏可是常常上午就有时间来她这消磨。
“还不是跟母亲学的,那些有旧例可循的事都让身边人去做决定,给她们涨些月钱就是,她们干的开心,我也轻松。”
病一场后,戴氏人都豁达不少,想开很多事,当然,也是被何雯管家的效率给刺激的。
“我想着,过两年我就不管了,让宋氏来管,实在棘手的问题,我再出手。”
她也像母亲这般,好好享受生活。
“祖母,母亲。”俩人正聊着,宋氏过来,快到午饭时间,孩子们被身边的婆子丫鬟领着回去用饭,吃过饭还要歇个午觉。
宋氏便过来给何雯请安告退,下午再过来。
“你每日来回奔波,也怪辛苦的,午饭就让身边的人从大厨房提到这边,在前厅用就是。再让你身边人去我小厨房,跟孙厨娘说说你爱吃什么,每日中午让小厨房给你预备一两道菜。累了就带着兰儿在给你准备的房间歇个午觉。人家请先生都要给束脩的,我什么都不给,每日午饭还是要供的。”
虽说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丫鬟婆子,但宋氏还是很累的。孩子们玩闹一天,睡一觉,就生龙活虎。大人可不行,要多歇歇。
“你祖母既然这么说,你就听她的,也不是你祖母不跟你一起用餐,她午饭时间比咱们晚。”戴氏也劝道。
既然祖母和母亲都这么说,宋氏也不便推辞,答应下来。等着午饭的时间,就陪在何雯和戴氏身边,听她们闲聊。
“咱们府里要放妾出去的消息散布出去后,传的很快,已经传到官家的耳朵。昨日早朝,官家特意夸了一句,说咱们家有大善,侯爷回来,很是高兴。”
戴氏昨日见到侯爷高兴地那样子,心说也不知道是谁当初跳脚的不同意。
“前两日,还有人酸咱们家,说咱们这么大户的人家,竟然连几个小妾都养不起,如今,官家说话了,看他们还怎么说。”
戴氏也觉得高兴,前两日那些难听话,都传到她这里来了,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这么闲,整日里对别人家的事品头论足的。
“他们如今怕不是在想着家里哪个小妾能放出去,好去宫里邀功。有些人,纳妾是为了别人夸一句,如今,放妾也是为了别人夸一句,好像这一辈子,都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何雯接话道。
戴氏听何雯说完,略一思索,“要我说,不是那实在生不出的人家,就无须纳妾,人一多,事也多,好好地后院,每日里乌烟瘴气的,日子过得都不舒坦。”
戴氏曾经想过,等宋氏出了小月子,跟她好好聊一聊,她不是那种非要逼着儿媳给夫君纳妾的婆婆,让她以后不用总张罗着给知行纳妾。但前一阵宋氏的状态不好,她怕宋氏不理解她的想法,再以为她也是觉得宋氏这次选人不当,面上安慰,实则埋怨。
这两日,她正准备说呢,谁知今日在母亲这,竟然话赶话的,谈论到妾室的问题。
何雯多聪明的人啊,戴氏当着宋氏的面说这话,要说一点寓意都没有,何雯不信。
“这话在理,我虽然出去的少,但每次出去,都有人说谁家的妾室争宠闹了什么笑话,谁家什么嫡子庶子相争打的头破血流,你看后院里这些传出去的事,全都跟妻妾嫡庶相关,没有妾室,家里清净一大半。”
“所以就说,纳妾干什么,我如今就后悔,要是现在有人让我拿主意,我一定告诉她,别纳妾。”戴氏语气坚决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