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臣们到之前,康熙与太子就和谈一事,仔细讨论了一番。

“去年朕命索额图与佟国纲带着人前往色冷格,与沙俄使臣戈洛文和谈。可才行至喀尔喀,正好遇到噶尔丹率军大举侵犯,道路被阻,无奈之下,只得退回,和谈也被迫停止。”

“皇阿玛,准噶尔叛乱,背后定有沙俄支持,否则何以这样巧,正好拦截了索额图他们一行人,无非是想震慑我大清,以准噶尔分了我大清兵力,届时两国和谈,他们便可占据上风。”

“不错,保成,你看得很清楚,他们确实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太子有前世为鉴,自然不会猜错,只是不免心惊,皇阿玛竟也早已心中了然。

“幸好七年前,第一次带你来盛京,你就提醒朕要勘察河道,修建船舰,这些年咱们行事隐秘,以捕鹿为由,避免了沙俄警惕,战事爆发时,才能保证物资战备运送及时,保证将士们的粮草以及火炮弹药充足。这都是保成你的功劳。”

康熙笑着拍了拍太子的肩。

“都是皇阿玛有先见之明,愿意采纳儿臣当时的随口一说的建议。”太子不敢居功,若皇阿玛当初不愿下旨提前准备,他再怎么提醒也是无用。

“那皇阿玛打算如何应对这场阴谋?”

“朕还是那句话,打仗耗费巨大,不到万不得已,最好是和谈,尤其沙俄是大国,与大国相抗,大清的百姓苦啊。”

“所以皇阿玛是想坚持和谈,与沙俄达成一致之后,再腾出手对准噶尔出兵?”这倒是与前世做法一致。

“不错,朕确实是这么打算的,佟国纲本来是第一人选,可他性格刚直,容易被沙俄拿捏,幸好索额图为人圆滑,也足够谨慎,和谈一事交由他主理,最合适不过。”

太子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佟国纲是皇阿玛的亲舅舅,有些率兵的能力,若非佟国纲膝下没有女儿,当年皇后之位还未必落得到皇额涅身上。

“佟国纲与索额图都是皇室宗亲,身份上也足够压制戈洛文,到时候朕会让佟国纲负责领兵,他本就是武将,也算英勇,朕相信他能护住大清的使团。”

不多时,索额图、佟国纲以及内阁诸位大臣便都到了,太子像往常一样退至一旁,静静听着他们商议,除非康熙要他开口,否则他便一言不发。

“皇上,去年临出发之前,您让臣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若使者不允,可以额尔古纳为界作出让步,我大清的底线是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音果达河一带为界。不知是否更改?”索额图一连串的地名脱口而出,可见是熟谙于心。

康熙点头,“尔等仍以此,为此行和谈的根本。”

“喀尔喀如今已为准噶尔所控,关于喀尔喀与沙俄这一段边界,恐怕此次和谈难以达成一致。”索额图今日主要也是想请示,这个地方的边界该如何确定。

“若实在无法商定,就暂且搁置,将除却此地的边界务必尽早确认下来。”

喀尔喀部,康熙另有打算,准噶尔胆敢藐视天威,他是定要让他付出代价的,康熙心里一直有亲征的念头,只是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过,一旦确定沙俄不参与进来,大清胜的把握更大,到时候他再行公布。

“老臣遵旨!”

“保成,你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康熙只是想着让太子勉励一番即将出使的大臣,到时候史书上,就能记上太子一笔功劳。

其实太子还真的有话想说,只是一直犹豫着,因为他要说的消息,可能会暴露他重生的秘密。

但事关大清边界,他最终还是开口了。

“前不久,儿臣与一来京的西洋传教士相谈,他提及沙俄正与相邻的鄂图曼,争夺西面一名为黑海的入海口控制权,只是可惜儿臣当时没有放在心上,他已经乘船南下了,也不知是否还留在大清,不过若此事为真,想必消息此时,也差不多该传到戈洛文面前了。”

索额图立马激动地说:“好啊!太子殿下这个消息来得十分及时,鄂图曼在几十年前堪称西洋霸主国,实力强盛,近些年虽有所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不容小觑,若鄂图曼与沙俄对战,沙俄必定会召戈洛文回护他们的国都,这对我大清是极为有利的!”

大臣们谁也不傻,围魏救赵的典故都知道,若沙俄与另一国已经开战,势必会牵制戈洛文这一边的调派,沙俄的国都可是在西边,并不在靠近大清这一边。

康熙虽然也很高兴,不过还是保持着应有的理智。

“消息真假尚未可知,不过倒是可以利用,索额图,若和谈僵持,你就把这个消息大肆散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