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铮, 你答应了?”刘思朝嘴抿得紧紧的,满脸的不赞同。
“我只是答应考虑一下。”李铮右手拿着那个玻璃器皿, 这是他让朱教授留在这儿的,“用液氮把里面的耳朵冷冻起来, 注意转移过程中不要让耳朵接触空气。”
“孙斌、孟杰, 你们俩测试一下耳朵里的细胞活性, 以及组织液成分, 尽快给我结果。”
李铮一边说着,一边将东西递给两人,“转移完成后,用试管取10毫升液体过来。”
刘思朝丈二摸不着头脑, 不是说器官再生技术临床的事嘛,怎么一下子又扑到实验上面了。
出于研究人员特有的敏锐性, 刘思朝眼睛眯了眯, 将注意力集中在孟杰手上的玻璃器皿上。
约莫二十分钟,耳朵细胞活性检测结果和组织液成分化验结果都出来了,李铮一行行数据看下去,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 “老刘, 你说福尔马林的效果有这么好吗?”
刘思朝接过李铮递过来的化验单,翻了两页, 似乎想到了什么,面上露出一丝狂喜的神色,“低温防腐配方?!”
李铮轻吁一口气, “差远了,不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他用力地拍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分析液体成分,我有预感,这次一定能成功。”
刘思朝耸耸肩膀,这话李铮在这次实验中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不过也正是因此,刘思朝觉得自己和李铮的距离仿佛拉近了不少,毕竟一个完美的天才和一个也会犯错误的天才,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拿别人的手短,你打算怎么报答人家?”刘思朝还是担心李铮一个冲动就答应王家荫他们,毕竟李铮又不是没有前科。
“放心,我有分寸。”全球有近五六十亿人口,短手短脚的以万数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很可怜,如果每个人都破例,那要规则何用。
不过既然求到了他头上,而且正如刘思朝说的,拿人家的手短,李铮倒不会漠视不管。
朱教授慈母心肠,将女儿的耳朵保存地很好,耳软骨几乎没有变形,只要剔除腐肉,用新材料代替皮肤,构造出一只人耳并不是困难的事。
这种新材料虽然还没有在市面上出现,但他却恰恰知道哪里能找到。
只不过这种仿真耳朵移植上去需要三年更换一次,或许几个三年后,器官再生技术就已经成熟了。
朱教授在听到李铮的答复后,沉默了许久,“谢谢您了,李教授。”
“仿真耳朵不用担心细胞排异,安全性反而要高了不少。耳朵的重建大概需要三个月,三个月后,带你女儿来做手术吧。”李铮说道。
*
1986年对李铮来说,是极富有意义性的一年,他的研究成果遍地开花,李铮这个名字开始和那些老牌的生物学家一起,出现在国际生物期刊的各个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