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孙斌说得很大声, 实验室里有一瞬间的安静。

李铮动作顿了一下,随即慢慢抬起头, 目光扫过孙斌,随后落在孟杰的身上。

“哦, 是嘛?”李铮笑笑, 似乎并不把孙斌的话放在心上。

孙斌本还有些顾忌, 但看到李铮这副丝毫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的模样, 心下便有些不服气了。

“教授,现在外面都传遍了,孟杰简历上写的参与项目的时间是研一暑假,但是他的同乡证明, 他的研一暑假回了老家,根本不在华京, 怎么可能在华京的实验室参加项目!”

孟杰垂着头, 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然而他身侧紧紧攥着裤子的双手,暴露了他此时并不平静的心情。

李铮深深看了他一眼。

随即面向众人开口说道:“既然这样,我现在给你们上第一堂课。实践——研究人员的第一准则。”

“我们做科研的, 每一个项目成果的面世, 都要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实验是什么, 实验就是实践的具化。你们在以后的科研生活中,会面对许多数据,这些看起来长得一样的阿拉伯数字, 面对它们,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实践验证。”

“哪怕这些数据出自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你都要以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它,用最严谨的科学手段去验证它,同理……”李铮顿了顿,“面对流言,哪怕它出自一个德高望重人物的口中,也请记得,没有亲自验证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孙斌眉头皱得紧紧的,卢学科若有所思,郑光业则不动神色,让人猜不出他的想法。

李铮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而是径直走到桌子前,从一沓文件中抽出孟杰的简历。

“要确认孟杰的项目经验是不是虚构的,非常简单。照着他简历中描述的实验流程在做一遍就知道了。”

众人闻言,俱是眼前一亮,孙斌脸上露出胸有成竹的模样,“教授,您说得有道理!”

李铮点头,目光瞥过低头不语的孟杰,开始在实验台后一步一步按照其简历上描述的项目流程做实验。

这是一项维生素K的项目。1943年,多伊西领导的圣路易斯小组因获得了维生素K的纯化物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至此维生素的研究工作进入许多科研人员的视线中。八十年代国内维生素项目并不多。

李铮手下不停,一步步井然有序地操作着,时不时看一眼孟杰的简历。

孟杰从头到尾一言不发,而刘思朝目光瞥过孟杰的简历,再看看李铮的动作,挑了挑眉。

孟杰简历上所描述的只是维生素K纯化当中的一个组成实验,并不算复杂,约莫四十五分钟,李铮就成功做出了结晶物。

幽蓝色的结晶物静静地躺在试管里,李铮脸上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实验很成功。”他笑着开口道。

孙斌张大了嘴巴,他咽了咽口水,小声嘀咕道:“黄志超那小子骗我。”同时面上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

卢学科满脸赞叹,郑光业眼中也闪过一丝诧异,孟杰的反应最出乎人意料,他整个人呆愣在原地,嘴巴张得大大的,他似乎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