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核心核.1

意识永寂 水戈骨土亘 5249 字 1个月前

阁下请扪心自问,是投身于乏味的天堂,亦或堕入享乐的地狱?

那位将为一时欢愉投身湖中的少年,请使我遗忘卑怯。

Case.4:核心核

-1-

黯海。邦联官方通用特殊名词。

俗称:宇宙断裂带、东西星系边界、维度暗闸、黑海洋等。

是一片由无数黑洞衔接而成的,无法探知其尽头的“海洋”所圈定的内外宇宙“边境线”。

无论用什么名字命名,都无法精确且全面的表述亚高文明及其以下文明域的人类对“黯海”的定义。因为人类的认知有其极限。除非整体文明程度向上跃升一级,否则就会被禁锢于相应层面。

李解所指的“黯海对面”即意味着属于西星系边境地带,属于非自治星域的无主域。

在穆纯来看,那边充斥着无以计数待探索的未知和颠覆已有认知以及科学极限的神奇东西。既是疯子和异化者的天堂,也是怪物们的乐园,更是乐趣与危险相伴的地方。

以李解来看,那里完全区别于东星系的自治星域。荒星率高达95%,无执法机构覆盖的行星占比4%。仅有1%的相对常规稳定治理的宜居星,根本大部分都是无法地带,跟这边是彻头彻尾截然不同的宇宙。

追溯到原始文明的尾声,在公元历的地球上最后一次战争导致了70%人口总数下降,并造成了全球性劳动力匮乏后,藉由史称“第六次产业革命”所引领的覆盖全地球的智慧城市、商民两用全功能AI、原子级能源技术的泛用、人工子宫的普及、太阳风帆跃迁设备的成熟等等发展节点,终于迎来了长达十个世纪的和平发展与地球总人口突破两百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

尤其是当时被誉为“成为人类第二个大脑”的“微缩生物芯片”成功解决了语言交流等障碍,更是促成了“深空拓展迁徙计划”的开展。

这种脱离了原本的芯片定义,与人类神经元结构极为相似的半活体“生物”,其实就是现在所使用的辅脑终端的原点。

如果说宇宙航路的开辟与星际迁徙的过程,是把原本停留于妄想的“星辰大海”融入到所有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那么历经数百年的“泛星际自由航行期”过后,终于被一片由无数黑洞衔接而成“黯海”阻拦的刹那,意识到无论跃迁多少次都无法跨越或探知其尽头的“黯海”,就是人们确定了宇宙边缘的时刻。

当时距离人类初次进入深空已经过去数千年,这个发现无疑让人欣喜,也让人们失落。

带来同样严重失落感的还有另外一个结果:人类想象中应当存在于各宜居星上的外星人与地外文明,无论是现在还是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痕迹都找寻不到。

人们不得不面对比“宇宙存在边缘”更为震撼的另一个事实:人类的诞生只是广大宇宙里概率极低的意外。

人类始终孤独。

虽然大部分人就此选择了中终止宇宙探索,专注于宜居星的开发、改造、搭建跨星际交通体系、宇宙社会秩序等,另一部分被称作“无尽宇宙探索主义者”的人们却没有驻足于此。

在经历漫长的研究与筹备过后,他们再度踏上了旅程,消失在了“黯海”中。

百年后,也可能是数百年后,当留下的人们逐渐遗忘了“探索者”们,却传来他们成功穿过“黯海”,抵达一片颠覆过往诸多认知的未知宇宙域。

它被称之为:外宇宙。

而与之相应的黯海“这一边”就被称之为:内宇宙。

李解:对了。这些无编号行星还有一个共通点——它们都是人造。否则在航行探索初期就已经被列入邦联的统计和规划之内,不可能被忽略。

穆纯一愣,差点忘记回复。

穆纯:你是说那个面具男一共制造了六颗行星,随后又毁了四颗。现在东西两边还各有一颗存留?

李解:对。

人造各类别星的审批制度相当复杂。尤其是宜居星。加上成本比直接派出探险团寻觅还要昂贵百倍,所以邦联都统一采用探索或开发可改造行星,使之环境转变为宜居类,而非人工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