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水落石出

邱高很快便被传到大理寺问话了。同宁乘风他们不一样, 他当日没有被放出来。宁乘风第二日到工部时,才得知他已经被关押起来了。

因为没有证据,宁乘风没有说出邱高暗箱操作, 将屯田司的公田租给自己的家奴, 以此牟利一事儿。

但邱高把持公田, 不给屯田司的人用,还试图阻止自己大面积推广红薯种植的事, 宁乘风都一五一十地同大理寺的人交代了。

宁乘风确实想借此机会, 将邱高这个工部蛀虫拉下马。就是不知道他被关押,到底是哪个原因。

虽然此事尚未盖棺定论,但外头已经有些流言蜚语,说指使百姓纵火烧粮仓的人就是邱高了。

宁乘风隐隐感觉有人在暗中操作舆论, 转移视线,想替邱高坐实这个罪名。被靖元帝叫过去问话时, 宁乘风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后头几日翰林院那些同宁乘风有过节的人, 也纷纷被大理寺传唤了。

靖元帝刚下旨犒赏过宁乘风和殷子晋,屯田司的粮仓就险些被人烧了,这事儿可以说是直接下了靖元帝的面子。靖元帝心里不痛快,下面的人自然是提心吊胆的。

大理寺上上下下的官吏连轴转了几日,各种法子都用上了, 就想赶紧把案子查清楚, 给靖元帝一个交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过十来日, 这案子便水落石出了。

宁乘风万万没想到,岳茗随口一言, 竟然猜对了, 这纵火之事儿还真与翰林院的人有关。

纵火案的指使者, 是翰林院庶吉士徐思齐的堂兄徐思广。徐思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事儿,但此事与他脱不了干系。

除此之外,几年前山云小馆醉汉闹事那个案子,竟然也是这徐思齐兄弟二人的手笔。

宁乘风和岳茗知道这事儿后,都十分讶异。

徐思齐也算是宁乘风的“熟人”了,他在府学时便常与宁乘风作对。这人暗自将宁乘风视为他的竞争对手,无论大考小考,总要同宁乘风比较一番。若是他长了上风,便要找上宁乘风当面奚落他一顿。

宁乘风也不是那能忍辱受气的人,他每次都会寸步不让地嘲讽回去。久而久之,两人的梁子便越结越大了。

但后头徐思齐去了甲班,宁乘风不仅去了乙班,还为了留在那里,每次大考都刻意压分。徐思齐估计是觉得他已经不配当自己的对手了,遂没再去他面前找茬了。

后来的会试、殿试,宁乘风一次比一次发挥得好,徐思齐却每每都只能考个中不溜的成绩,再也未能名列前茅了。

宁乘风也渐渐地没再注意他了。

考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后,徐思齐最开始还挺安分的。但后头翰林院传言,岳茗的叔叔对禄公公有救命之恩,宁乘风是靠着禄公公求情,再加上他之前的肥田法之功,才拿到这探花之位的。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