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有了荷塘村村长起头, 有家里不太愁银子的人家在上去躺了躺之后也跟着买了。毕竟是真的很舒服!

还有那黑皮汉子,立刻就交了定金说着要给自家妹子买吊篮,看他玩的欢腾, 是不是给他妹妹买的还有待考量。

卖家具的店铺里大多也都是下了定金之后才给做的模式,沈若并不是头一个这么做的,所以这个模式不算超前,大家都适应良好,并不觉得特别奇怪或者不想这样。

总归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他的布艺作坊就在沈家村里自然做不出拿了定金不出东西的事儿,况且沈家村木工厂的口碑在先, 大家对布艺作坊自然也是信任的。

而且沈若只要站在这儿就是活招牌了, 十里八乡的大家都知道他同顾秀才的事迹,那可都是镇上师爷亲自来送过赏银的人物啊!

而且还有传言说,就连县太爷都亲身来过沈家村购买“若斗”呢!外村人并不知道真假, 但这不妨碍大家觉着这东西县太爷都要买那自然是好的, 自己用了之后感觉是真的好,心里头还有种自个儿比县太爷都早些用上那眼光也是真的好!

不过毕竟折叠躺椅、摇摇椅和吊篮造价贵些, 能买得起的农家人并不多,所以也就定了一共十个出去。不过这比沈若预期的要多些,这三样东西本就是为了给喜欢躺着休闲的人所设计的, 拿到镇上去肯定好卖, 但是他不可能就不卖给农家人了, 他向来都是做到一视同仁的,甚至在折叠小马扎的价格上还给从木工厂购买的农家人那里给了优惠价呢。

这也不是对镇上人不公平的事儿, 镇上人需要折叠小马扎的作用并没有农家人多, 买的人也少一些, 农家人买的多那自然能给到更便宜一点的价格, 这也就类似于是一个批发价。

荷塘村村长和沈村长以及那黑皮还没坐够,但是也知道这东西拿出来就是叫大家想买的都来试试看的,所以便起了身让位,有些人虽然暂时还买不起但是也觉着好,都打算等以后家里有许多钱了一定要来买一个回去!

因着想要试的人多,沈大山也回了趟家把沈若送他的那三样也都给搬了过来,他力气不小,左手一个摇摇椅,右手一个折叠躺椅,身前还抱着一个吊篮,就这样过来了。

顾允瞧见了立刻放下笔墨过去帮忙,沈大山将吊篮让他捧着,对顾允快速过来帮忙这事儿感觉他还是非常贴心的。这小伙子还是上道的,知道讨好未来岳父。

“成了,就放这边上吧。”沈大山招呼着道。

顾允应了声,将吊篮放稳当了。

沈若瞧见了冲他们露出个笑,自家阿爹有多宝贝这三样自己送他的东西就不用多说,但因着今日做宣传立刻就回去拿了出来可以叫其他人坐一坐,算是十分大方了。

虽说是送给沈大山这位一家之主的,实际上家里人都能用。那折叠躺椅能带来带去也轻便,在哪儿都能拉下来一躺;那摇摇椅自家阿娘很喜欢,以前没有午睡习惯她现在都能在上面晃悠着睡一会儿,还顺便抱着小云吞一起摇啊摇的,小云吞也睡得特别香;还有那吊篮,柳杉和二狗是最喜欢这个的,阿嫂能窝在里头绣花,累了晃一晃休息一会儿,而二狗就完全是放飞自我在里头蹦来跳去的,下了学回到家一脱下书生袍子,就化身傻狍子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有那么多的精力,下了学还有力气玩儿。

沈若想着大概是因为他没有作业。听二狗说法,他在书院里头就将夫子布置下来要抄写的大字全都写完了,还有要记背的诗文也都背下来了。

特别叫人省心一孩子,反正那吊篮质量好,二狗体重也没很重,当蹦床蹦一会儿没什么事儿,便也就由着他了。

只是当他提出要带着沈欣一起来蹦的时候沈若才会去阻止。

那吊篮底部算是弧形的,一个人蹦还能稳当,但是两个人蹦跶的时候就会一起往中间挤,继而踩到对方的脚!

别问沈若是怎么知道的,总归沈若不叫他们两个人一起蹦跶,只能一个一个来。

但是听自家阿嫂说,他阻止了也没用,二狗后来还是带着沈欣蹦跶了,结果两人撞了个满头包还忍不住嘿嘿笑,不过有了那次之后二狗倒是没有再继续拉小伙伴一起蹦跶了。

很好,吃一堑长一智。沈若觉得这样也成,总要让他撞一撞才知道厉害。

看大家轮流着坐了坐,都坐过差不多了。

沈若道:“今儿其实是头一天开售,之后拉去镇上头一天开售的时候也有活动,只要满一两银子便能送一套棉花软垫,正好能配上!”

大家一听便立刻有人问了:“那明日再来买就没了么?”

沈若颔首。

这样一来,想买的人自然都赶着今天买,还送软垫呢,要是没有那软垫好像就差了点什么似的!

棉花软垫的价格是八十文,送这赠品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等以后再来买要配上软垫的话还得多交上八十文呢!

一时间又多了三单,有人乘着今儿活动又多买了一张。

沈若挨个记录下来,是哪个村子的那户人家,一式两份写了个条。子,之后撕下来递给客人。

“这纸条是来取走定下商品的凭证,可不能弄丢了。咱们这边不凭人脸也不记名字,只凭这张纸条来领取。”沈若道。

没有凭证会存在被冒领的情况,所以沈若便写了一式两份,只要有人捏着纸条过来拿了,客人手里的纸条便要收回了,还有他们布艺小作坊里头这个写着入定信息的一条也要同时立刻划掉,证明这件商品已经给出去了。

要是之后再有人捏着一样的条。子过来浑水摸鱼那自然就是不成的了。现在还没有做出什么防伪标记,但是沈若觉得等以后做大了自然是要准备上的,毕竟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些人就是爱钻空子,所以要杜绝这些事情发生必须要早早地做准备。

现在来的这些都是老客户,自然是值得信任的,沈若这么干也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将纸条给弄丢了,后续比较方便布艺作坊这边给他们出货罢了。

那些定了折叠躺椅、摇摇椅和吊篮的人纷纷点头,将纸条收好叠好放入怀中。

若哥儿这么说了那他们肯定要放好来的,这一张纸条目前可就值五贯钱了呢!要是不慎掉了那东西可就拿不到了,直接损失五贯钱,任谁都不能接受!

折叠小马扎的库存也卖出去不少,周兰那边收着铜钱脸上带着笑,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摆摊收钱的感觉,看着眼前源源不断递来的铜钱,面前这些折叠小板凳如此热销的画面,叫她热血沸腾。

哪怕这些银钱并不是给她的,她也收地津津有味。

而樟树那边就没有这般火热的氛围了,现在已经过了正午的点儿,那卖吃食的婶子东西都已经卖的差不多,便已经开始收拾起了东西。

卖藤编篮子的小哥儿便去帮忙,他这儿的东西主动来买的也就二三个,大多都是要买边上婶子家的饭菜套餐时候顺带着买一个他的大篮子装着提过去。能赚到银钱还真是多亏了这婶子了。

经过今儿这一上午的摆摊经历,倒是叫他们俩处成了好友。

而边上的刘红丽和春桃婆媳俩,那怨念的眼神几乎成了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