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楚铭并不相信是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孩子,但在王皇后走后,小公主暴毙是事实。
不知道这真的是王皇后做了什么,还是小公主体弱碰巧遇到这件事。
不过小说和历史毕竟不一样,小说需要戏剧性,需要再创作。
比起说王皇后走后小公主碰巧死了,处于宫斗下风的武则天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显然更让小说剧情显得好看一些。
当然,楚铭写是武则天掐死了小公主,比说小公主碰巧死了,或许也让读者更加相信一点。
楚铭写武则天掐死小公主,衍生了两个剧情。
一个是李治利用这件事,终于废后,并且将王家处理掉。而后武则天从安插的小太监那里得知,李治本身是不相信王皇后害死了小公主——当然,他也没料到武则天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李治认为这只是碰巧而已。但是,“这是个好机会”。
本来为自己计谋有些沾沾自喜的武则天立刻清醒过来,愈发的谨小慎微。
第二个是很久之后出现的剧情了。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在她心中肯定也留下了阴影。小公主的死让她经常从梦中惊醒,很多年来,她一直对这个孩子充满愧疚。因此在太平公主出生之后,武则天将对第一个女儿的愧疚和思念,全部寄托在太平公主身上,导致太平公主权倾朝野。
第二个剧情还在后面,暂且不说。第一个剧情,读者们才恍然发现,一直被武媚娘的光辉掩盖住的,似乎一直给大家的印象只是“爱情至上”的李治,原来本质上还是个厉害的君王。
一个让武则天也为之敬畏的君王。
而所谓宫斗,皇帝并非不知道,甚至还有插手。
当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新皇后武媚娘下令缢杀的时候,读者中一些人为两位可怜的女子叫不平。
就算是冷宫妃嫔,在皇帝还在的情况下,赐死她们当然需要皇帝的命令。
说是武媚娘下令,实际上还是李治下的命令。
是李治想要杀了这两个和他同床共枕许多年的女人。甚至萧淑妃还曾经冲冠后宫。
但现在读者们已经不知道,李治宠的是萧淑妃,还是抬起兰陵萧氏来打压太原王氏。现在,他立了庶族地主阶层出身的武媚娘为后,两个家族,两个女人,都走上了末路。
读者们痛斥李治的狠心,但痛斥的同时,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李治,才是一个帝王。
看完这个剧情点之后,恍然发现原来李治这么厉害的读者开始往回翻剧情,从以武媚娘宫斗为主线的剧情中,仍可窥见李治治国的点点滴滴,窥见在他手中,国泰民安,疆域比他那个厉害的父皇更辽阔。
而且从武媚娘开始进宫之时,李治和世家望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当时读者们还只是在想,啊,又有大臣对李治后宫宠爱咱女主不满了,看来李治的“荒唐”还是有明眼人看不惯啊。可怜的忠臣。
但现在他们才思考,一个大臣,怎么知道皇帝后宫中哪位女人被宠的多一些?而一个大臣,有什么立场去劝说皇帝多睡哪个女人少睡哪个女人?
即使这大臣中有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但李治毕竟是皇帝,长孙无忌怎么能向教导晚辈一样教导李治?这口气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