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临别

“主公英明。”

崔颂明白曹操此时询问自己,并非真的决意不定, 而是一种尊重。

何况根据方才的激将与试探, 蹋顿这儿已难以问出更多有用的情报。所以崔颂附和了曹操的命令, 看着进门的亲卫把蹋顿堵上嘴绑了, 拖去外头。

方才倒戈相向的士兵是乌桓与袁家混进来的细作, 而另一半被杀的, 则是宫中那位埋下的暗线。

曹操根据改进的情报系统, 辛苦辨识了许久,把两边奸细放在一块,来了把借刀杀人。

完事后,他假装不知道另一半被杀之人的真实身份, 命令卫兵们收拾遗骸,拉回去厚葬。

这样的曹操, 确实与当年初见时以诚待人的曹老板不同, 更像后世史书中记载的枭雄。

因而崔颂虽未改曾经亲近、玩笑的模样, 却已在心中衡量了分寸,决不允许自己过界。

别人常说伴君如伴虎,曹操虽未称帝,如今平定北方的他, 权势已差之不离。

崔颂心中微叹,再次想起荀彧。

他的局已经布下, 哪怕未有万全的把握, 也有七八分的成算。剩下二三分, 全赖荀彧的一念之差。

崔颂犹想着心中之事, 未过多久,前线传来大获全胜的捷报。

有中军师荀攸监军,敌将的几个单于、袁家残部均已伏诛。

至此,曹军未有太大的伤亡便平定了乌桓。

在此战当中,排兵布阵、筹措布画方面,张辽、荀攸居功甚高,但要论奇策、攻防乃至军械、军需等,唯崔颂功不可没。

曹操本欲回去后大封功臣,但想到出征前崔颂与他说过的那番话,他的狂喜与兴致立即去了一半,只在心中微微叹气。

回程初启,崔颂便已归心似箭。

虽然郭嘉身边有医术高超的貂蝉每日诊脉,但郭嘉的病与历史的阴影还是时刻盖在他的心头,让他心悸难安。

行至半程,曹操收到一封密报。

那是关于某人死讯的讣告。

曹操读完信,沉郁的目光看向崔颂,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