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那行触目惊心的黑底白字在众人的惊呼下缓缓落下, 画面再次一转,切换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小房间里。

画面很简洁,只有一张椅子, 一张桌子, 一个人。

孙莹莹换了一身衣服,头发也干练地扎了上去, 端坐在椅上, 神情肃穆地直视着镜头, 精气神和前面的视频里完全不一样了, 显然不是同一天。

曾经和孙莹莹有过一点交道的老记者眯了眯眼看着这一幕, 有点恍惚, 仿佛真的看到了几十年前那个少女还意气风发的模样。

哎……也曾是被寄予过厚望的女单小天才啊……

媒体席中传来几声微不可察的叹息,揉碎在了从窗缝中漏进来的细碎冷风中 。

孙莹莹自然不会知晓镜头外的事, 她只是静静地注视着镜头,片刻后,沉重地开口, 缓缓道出了当年的真相。

*

几十年前的池澜倔强地不肯转弯, 几十年前的马建国他们根基也没那么深。

在决赛之前他们使了手段让池澜脚踝受了伤, 但仍然没能阻止池澜夺牌, 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没法轻易善了。

尤其是那届奥运会开始之前, 池澜就说过这届奥运会之后他会退役当教练, 当时花滑国家队中掌控一切的权力层绝不允许出现池澜这样的变数。

在池澜势如破竹一路往拿奖牌去的时候, 他们就在琢磨怎么阻止这个变数了。

正好,当时的马建国游走在权力层的外围,挤破脑袋都想挤进那个圈子。

他是一个没有下限, 不择手段也要往上爬的人,很快便“理所当然”地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 既然池澜活着就会成为变数,那便不要活着了,这样变数就不会再出现。

巧了,马建国想挤入的那个圈子里的人本质上跟马建国就是一丘之貉,他们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台阶,马建国提了出来,这“差事”便落到了他身上。

有了这“敲门砖”,马建国干事非常卖力,加上有那些人的助力,很快就有了进展。

花钱买命,还有什么比车祸更加天衣无缝的“意外”?

更正好的是,那年的冬奥场馆里,居然真的被他们找到一个打黑工的男人。

那个年代偷渡国外打黑工的人不少,有的是想出去打拼博个出路,有的是迫不得已,走投无路。

自然也有二者皆有的,但是,很显然,一个四十多岁还在后厨做最底层的工作,领着微薄薪水,一身衣服打满补丁的中年男人,只能是后者。

在马建国他们看来,这样的人就是三个字,好拿捏。

在异国他乡,这种没有护照,没有身份,还没有存在感的人,就算消失了,也无人问津。

于是马建国他们迅速去调查了一下这个男人的背景,调查完更加惊喜了。

这个男人同样来自华国,是个老实的打工人,在国内的时候曾经在一个黑心老板手底下打工,结果老板跑路还坑了他一手,不得不替老板背了锅又背了债。

再狂风骤雨、良心喂狗的催债人各种催债中,这个男人妻离子散,最终在沉默中爆发,暴起捅了一人,然后就跑到国外更名改姓打黑工至今,一直负责的都是些最底层的,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

马建国他们还没那么大的能量把一个偷渡国外打黑工十几年的男人生平查的清清楚楚,有些部分还是听当地人说的,不过也已经够了。

重点是他们知道该如何对这个男人威逼利诱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知道了这个男人负责的脏活累活里,正好有个部分跟车有关,还是运送食堂厨余垃圾的大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