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逐弦回来时正是傍晚,夜色落下后,段逐弦带江杳去了他名下的私人温泉别墅,这是他们之前就安排好的行程。
推开院落大门,红砖黛瓦、参天古木、夹道雪堆一样的风信子扑面而来,像是误入某个民国影视取景地。
建筑整体不大,地上的青石板虽然加深过防滑纹,但墙面门柱上变淡的繁复花纹却露出马脚,昭示着这里已经颇有年头。
江杳向来最喜欢这种有岁月感的旧时代建筑,如同写满琐碎日常的羊皮卷。
抚摸那些风化后带来的冰冷粗粝,说不定就能于沉闷无言的表象中,翻开一角秘密,就像不经意间读懂某个人一样。
留江杳在院子里四处转转,段逐弦先去和管家交接。
管家是个四五十岁的当地女人,当年她接手打理这套别墅的时候,听说房主是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姓段,还在国外上学。
代理人转述,段先生的唯一要求,就是尽可能保存好这里的古韵风貌。
她兢兢业业打理了四年,段先生本人在此期间却没来过一次,今天,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位段先生,同行的还有段先生的新婚爱人。
她向段逐弦交代了一些别墅相关的事项,末了祝他和爱人“新婚快乐,百年好合”,只是最客套最没新意的祝福,她却收到对方发自内心的道谢,就好像这八个字于他而言,是最美好的愿景。
或许因为生长在苑市这座风花雪月的城市,想法中天生自带三分浪漫,她总感觉段先生买下这套小别墅的原因,有关风月。
送管家离开后,段逐弦沿着小径往回走,远远看到高挑精瘦的男人蹲在池边喂金鱼,由于略微前倾的姿势,短毛衣的下摆露出一小截白皙的腰,手上撒鱼粮的动作很缓。
段逐弦几乎能想象出江杳那种悠悠然的散漫神态。
他嘴角噙着笑意走近,却发现江杳正在发呆。
大多时候,江杳在他面前都是张扬的,动态的,灵魂充斥着极富生命力的红色,很少会像今天这样,时不时便陷入沉思,一副懵懵懂懂的模样。
他当然知道江杳在想什么,无非是他那些暗恋史。
说不出口的感情落在他人眼里,更像自我感动式的独角戏,偏偏江杳有一颗最柔软的心,会替他伤感,会与他共情。
他其实并不希望江杳被他的情绪笼罩,这也是他一直未曾吐露过往的原因。
江杳是一只外表坚硬的蚌,内里远没有看上去那样强大,一旦心脏被胀满,承受不住,就会在关键时刻选择逃避,譬如第一次被他告白的时候。
但这次,江杳没有逃走,而是选择站在他身边,十分努力地想要分担他累积十年的酸与涩。
段逐弦叹了口气,心脏软的得一塌糊涂,只想更爱这个男人一点。
背后传来熟悉体温的时候,江杳怔了一下,手心的鱼粮簌簌落下一大半,鱼和思绪一起被惊动。
他恍惚回神,肩头多了件大衣,身旁多了个人。
江杳立刻恢复惯常的神情,同段逐弦一起喂了会儿鱼,突然开口:“段逐弦,我想听听你在国外的事。”
段逐弦顿了顿:“在国外那几年没发生什么趣事,因为日程安排得很紧,除了必要聚会和应酬,几乎没有娱乐活动。”
江杳揉了揉被夜风吹得有些泛红的鼻尖,话里带了点揉出来的鼻音:“沈棠说,他当年是在心理诊疗室门口碰到你的,你是去看医生的,对吗?”
段逐弦喉结微动,“嗯”了一声。
江杳疑惑:“为什么我一点都没看出来你状态不好?”
犹记段逐弦刚回国的那段时间,江杳曾在某个宴会上与段逐弦打过久违的照面,当时的段逐弦同他记忆里一样高高在上,气场强盛,甚至较从前风光更甚。
以至于他认为段逐弦在国外那几年过得很好,已经把他这个死对头忘了。只有他像个跨不过河流的败者,还时不时被那些和段逐弦的往事打扰。
段逐弦垂眼苦笑了一下:“那时候我心理状态已经基本恢复了,不然我不会去见你,我怕吓到你。”
留学那段时间,他几乎失去了对愉悦的感知能力,冰冷,阴郁,像个被迫运转的精密机器一样,江杳这么阳光的人,绝对不会接受那样的人出现在自己眼前。
江杳偏头,看向段逐弦被路灯照得有些苍白的侧脸。
“我还有个问题,去年江利陷入危机,华延是如何在那么短的内拟好援助计划,又在我爸妈不愿放弃控股权的情况下,迅速提出联姻方案的?”
这件事,他在联姻前就思考过,认为碰巧的可能性最大,又或许华延觊觎江利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