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贰叁】
四月揭至底,定亭二府的案子落了。
御史台里接到的旨上,定下二府一共一百七十九人并北营、骁骑营,皆有忤逆叛朝等三十二桩大罪,搁在刑律上已实属十恶不赦之列,自然当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然皇上落判前四下里却传,似乎是太后娘娘吃斋念佛多年,今年又恰赶上五九大寿不愿见着血腥,便出了道懿旨,说当年赵家满门抄斩已是惨烈,这株连九族的大罪亦更不知要惨烈成何种情状。宫里传起来说,是太后娘娘从来都顾念皇上,便求皇上存有仁心,以活罪代死罪,以免再做下这屠戮杀生之事,惹来太重杀孽。
过几日早朝上落了判,我下朝跟在爹身后走出来,听内史府的人说,皇上是因太后娘娘那一劝而于心不忍,这才改了原定的杀头之判的。其他人说皇上应还想着如今朝廷正要与殊狼国开战了,二府与其人死,倒不如替朝廷做些实事儿,便决意将定亭二府都终身刺配流放去北疆充做军奴、修造城墙,而其九族虽也免死,却皆褫夺一切家财,甚将所有子女都没入贱籍,如此就算定亭二府尚活,也算是拿三代之人的劳苦卑微来抵一抵罪了。
朝中受其牵连的,自然还有定安侯府的亲家苏阁老。苏家不仅是在朝任职者全遭罢免,就连坊间家业也被尽数抄没。
苏阁老已有七十八岁,原就致仕了只在文轩阁兼了大学士,老也老了却不知颐养,大约是想尽绵薄之力让他苏家日后也能出个皇后、出个皇帝,这才猪油蒙了心似地被定安侯府拉上了贼船。早在得知造反之事败露时,苏阁老就吓得蹬腿儿昏厥了过去,前几日将将醒转过来续上口气儿,老头子却趁着夜里无人盯着,竟爬起来将腰带儿一甩就把自个儿挂上了房梁,翌日下人一早推门看见,直惊得屁滚尿流告给了家眷,于是眼下苏府整个儿都是白布麻衣,内中哭声震天动地,也不知究竟是哭那家主亡故,还是哭那富贵流年转眼塌。
除此之外,骁骑营遭事也就带上我大哥,判书里定了他身为督事有不察不报之罪,将他连降四级贬作哨兵,即刻发往戍边,终身不得归京。
这一判是早朝宣的,那时京中朝中早也有风言风语,说我爹身为太傅又与定、亭二府旧交甚笃,既儿子也在骁骑营,则那造反之事就不可能不知情。
皇上在朝上迫于众口,无实意地问起我爹:“太傅,你可知情?”
然不等我爹说话,皇上搁在龙椅手柄上的指尖敲过一下,却又垂眸沉声道:“想来太傅应是不知情的。往后如何,朕也信太傅自能好自为之。”
朝上百官闻言俱是一愣,正有人要再奏,皇上却已从龙椅上起身说了退朝。
我爹那刻站在堂下都一个顿趄,由边儿上门生扶着他,虽同周遭一道儿伏身跪了恭送圣安,可再站起来却不甚容易,我立在后面瞧见了,思来想去还是只得撇下梁大夫,赶上去搭了把手。
扶住我爹时,另旁林太师几个果真是冷笑几声,拖长了调子在我背后道:“这不就难怪了。”
他们说:“纣王有妲己,明皇有玉环,搁在咱们这朝啊——稹家这老三不也是极孝顺的吗?”
从此起,朝中便说皇上是因宠废度,是因了我这男宠的关系才不追究我爹的包庇之罪,于是我爹和钦国公府二十来年的威严到此总算是全都废了。爹最终同话本儿上那些个到底悲情的忠臣一样,冷厉皮骨下包了一把铮铮的好骨头无人知道,却要活在我这奸佞的黑名下忍嘲,任凭那泼在他身上的脏水是三人成虎还是道听途说,既是传了出来,则众口便能销金。
几日后,了却了许多任上的杂事,我下工从台里出去,便想起去接了爹送他回国公府去。临走时候爹同我说,他知道皇上的那话本意不是不怪罪他,而只是依照了多年的性子不忍发落他这老师,故才留给他颜面要他自己请辞,而爹自觉眼下朝中再度安稳下来,皇上行事也早已不再用他操心辅佐,如此光景应是好了,就该到了他辞官的时候。
次日爹告了病,写折子叫我带去礼部、吏部也呈给皇上,说老病沉疴,再做官是给朝廷添麻烦,便不仅辞了太傅与兼任的其他职务,更说对朝廷无所作为、愧对天赐富贵,就跪求皇上收回恩典,是连着钦国公的封号一并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