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的这天天气很好,在汤于彗已经习以为常的大密度云群中,他好像看到了来甘孜第一天的蓝。
那天空透亮得他无法言语,蓝得让他觉得渺小、干净、无忧。
康父康母都提前出门了,康赭即使在这一天也很难早起,快到中午才载着汤于彗出了门。
无垠的蓝色天空下,汤于彗仿佛也被这个节日的意义感染,变得明快与晴朗起来。
他轻轻地抱住康赭的腰,想起自己在三年级的时候,于正则就开始考他初中数学,他每周末都要做一张试卷,很少像别的小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
汤蕤的书柜里,有一套被淘汰的、已经有些旧了的百科全书,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大人的笔迹,看得出书的主人曾经用心地在上面投入时间。
笔迹是汤蕤的,这书是他姐姐的,汤于彗在很久以后才知道。
于家有三间书房,于正则有一间,汤蕤有一间,还有一间综合用的,等汤于彗长大后被分给了他,而这套百科全书被放在汤蕤书柜一个阴暗的角落。
小时候的汤于彗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很聪明地依靠直觉没有告诉妈妈自己发现了这个角落,在于正则和汤蕤都不在的时候常常偷偷溜进去,津津有味地捧着这套百科全书读好几个小时。
他讨厌做于正则给他出的数学题,也讨厌学不懂的物理。很难,如果他不会,爸爸妈妈都会不高兴。
相对的,百科全书里的世界是那么简单而有趣,北极熊毛茸茸的可爱,DNA有美丽的双螺旋结构,而我们生活的庞大的地球是原来只是宇宙里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
百科全书很大、很厚,在被汤蕤发现之前,汤于彗看了好多好多遍。
在上初中以前,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小汤于彗已经能自豪地背出许多全知类的知识,下定义他最擅长,例如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而大气中的云正是一种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美丽的、漂浮在空中的混合物质。
即使后来在各种教材、展览、甚至是仪器上,汤于彗见过很多壮观的、原貌的气象图,他也能清清楚楚地背出那套百科全书上原始的概念解释:
——“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你说什么?”康赭转过头来,隔着头盔对汤于彗问道。
汤于彗不知道自己居然背出了声,他笑得双眼眯成缝,大叫道:“我说你开快一点,要追不上了!”
康赭莫名其妙地道:“追什么?”
汤于彗没有出声,默默地在心里大喊,你,你啊。
他想,如果云知道,它一定听见了汤于彗本人喜欢康赭,或许爱上了康赭的宣言,像一群过于饱和的水蒸气依附在凝结核周围——他爱他的物理意义和人文情感,它们同样那么轻那么美丽,他早就开始崇拜、开始热爱,这几乎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此眷恋云海,他注定会沉浸在这种任意滂沱、随便晴朗的自由中间。
等康赭载着汤于彗赶到山脚下的时候,祭山活动早就开始了,仪式已经开始正式进行。
汤于彗喘着气和康赭爬上山顶,看见许多当地的藏民围聚在一起。山顶堆起了一个简陋的祭坛——是用石头和箭矢累累堆起的石碓,康赭说这个在藏语里叫作“拉则”,其实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箭垛”或者“神宫”。
汤于彗很小声地道:“这个有什么寓意吗?”
康赭道:“这是神灵依附的宫殿。”
说不上为什么,康赭的这句话语音刚落,汤于彗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震动——他看着面前静默的石碓,仿佛被无声肃穆的空气流穿了心肺,念经文的声音顿时被放得很大,近于群山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