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回去, 不犯毛病。还有,这股份从来就没给过咱们,给的是股份红利, 别在外面瞎嚷嚷去, 人家那么大一个产业,说给你股份就给你股份?你给人家做什么了?舔着个老脸也不嫌丢人。”
“你这话说的, 老白, 说话别这么难听, 你是要退了,可你也还有学生在,一个月少了几百块, 一年可就是几千块钱,你真不提你的学生们考虑考虑?”
刚刚说话的老人忍着气再问, 他可不信白老的学生们都像他这么豁达。
白老重新拿起报纸, “该干什么就该什么去吧,别在这儿白费力气, 实话说了吧,之前的事在上面已经挂了号,不想以后栽的更狠就都老实点,别去惦记不是自己的东西。”
“你这个人!”
一场谈话不欢而散, 但一个月几百块钱, 这个时候可是一笔大数目, 没有人不心疼的, 这脑筋又动到了王思郁的老师杨教授身上。
但之前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人,后面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这条路看来也走不通。
“喂,师兄。”
“喂, 思郁啊——”秃顶师兄的语气有些刻意。
王思郁立刻明白了,“没什么事我就挂了,在忙。”
说完立刻挂断了电话。
“终于来找你了?”南学林端着两个人的餐盘,和他一起往常坐的角落走去。
“嗯,不过我这个师兄人还可以。”
要是在王思郁有辞职的想法之前,科研院的人能主动一点,态度更公平一点,他可能就会继续留在那儿。
毕竟也在那里工作了三年,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但等他已经离开之后,跳脱出自我感动的情绪,就会发现离开是对的,南鱼是他最好的未来。
“成品去测试了?”
“嗯,不过模拟宇宙环境肯定是过于理想化的,还要考虑到现实因素,上面不一定舍得尝试。”
“没关系,我们可以学鹰国,投资建一个卫星,然后用你的这套系统...”
“你是不是钱多烧手?嗯?”王思郁瞪了他一眼,“南鱼现在还要发展呢,你把钱都搞了这些东西,南鱼怎么发展,咱们俩以后去喝西北风吧!”
南学林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逞强。
卫星哪里是说建一个就建一个的?投资数额巨大,但对现在的南鱼来说没什么用处。
“我是觉得你早晚用的上,一步到位也挺好。”
“没有一步到位的事,你先考虑一下南鱼之后的发展吧,灵犀第四代成品定下来了,是不是其他的配套产品也要跟上?”
“对,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研发,此外,你觉得万来制作的小游戏怎么样?”
“嗯?挺有意思的,但也没什么特别的吧?”王思郁把不喜欢的胡萝卜片放到南学林餐盘上,“无非就是用娱乐的方式帮助用户熟悉使用鼠标。”
“对,但如果放到手机里呢?现在灵犀的用户已经越来越多,国内就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再加上海外用户,游戏的潜在客户是极为庞大的。”
王思郁打量了他几眼,“你现在这副嘴脸真像个资本家,哪里有钱赚往哪里钻。”
“小郁——”南学林无奈极了,“咱们搞研究的,每天都在烧钱,不赚钱我心里慌啊。”
王思郁笑他,“这会儿知道慌了,刚刚谁张嘴就来建一颗卫星的?”
南学林,“目标还是要有的。”
“说不过你,南鱼是不是有专门和上面联系的方式?我的报告都写好了。”
“交给小杨就行。”
1993年9月17日,一篇名为卫星信息传输三模式讨论的论文在德赛斯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第二天译文就已经从海外传回了国内。
随后南鱼科技研究所认领了论文,说明这是所内高级研究员王思郁独立著作,目前论文中所述成果已经进入了实验检测阶段。
这篇论文在各大研究所、高校内引起轩然大波,如果论文的内容真的可以实现,那么卫星和地球的联系将变得像打电话一样简单。
而且这项技术可以用在载人航天飞船上和空间站上。
也就是说,从此,华国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又进了一步。
这时,科研院暗戳戳的发了一些引导性言论,意图让大家以为王思郁是经过科研院内的学习才有这样的成就。
还有些人干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论文内容和王思郁被迫公开的那部分手稿几乎一样。
王思郁看到的时候都气笑了,又写了一篇关于如何产生这个思路以及对未来卫星传输技术发展的见解,发在国内,内容十分清晰且犀利,就差指着科研院的鼻子骂小偷。
科研院这边也不甘示弱,再次发文表示王思郁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主要的内容还是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探讨后行程的。
双方这场学术上的骂战持续了大半年之久,最后以王思郁懒得再回应为结束。
而看客们一边看大佬们打架一边疯狂汲取知识,虽然科研院的做法不道德,但这场‘骂战’让国内信息传输研究领域多了很多幼苗。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逐渐过去了,一个领域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首先要被人们所熟知。
而王思郁和科研院的这场骂战就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持续时间又足够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