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九零年代的海归(6)

“哎哎, 你们知道吗?咱们市的大领导来找南家二小子去上班!”

“真的假的?廖春花不是说小树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

“她那话你还真信啊?谁不知道她酸人家陈芳酸了一辈子了,结婚前就比,结婚后有了儿子还要比, 甭理她。”

“这倒也是, 你亲眼看着大领导去找小树了?”

“那可不!咱这胡同不少人都看见,街道主任陪着点头哈腰的, 现在人家领导就在南家呢。”

“现在咱过去, 应该还能看的着, 走?”

左右邻居一拍即合,一起到了南家院子门口,平时家里有人院子门都是不关的, 今天倒是一反常态的关上了,把来看热闹的人拦住, 想进去又怕得罪了大领导。

屋里, 南学林和市领导的谈话过程也算不上多愉快,他并打算去化市机械厂工作。

“南博士, 咱们机械厂虽然比不上沪市、丰市,但在化市已经是非常好的工作单位,我可以向您保证,只要您来, 就是高级研究员, 工资同八级工一样, 每个月320元, 每个月有5斤油5斤面一条毛巾、一条牙膏的额外补助。”

这个待遇在现在的化市,已经是非常高的待遇, 很多在厂子里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技术工好好努力,才有可能有这个待遇。

但南学林拒绝了, “多谢领导们对我的看重,但我打算过几天去京市一趟,目前并不考虑就业的事,辛苦两位跑一趟。”

“你是打算去京市工作吗?南博士,其实你真的的可以考虑一下咱们化市,京市是首都,全国的人才80%以上都聚集在那儿,您的条件固然优秀,但您如此年轻,到了京市,还要从助理做起,不如留在化市,直接就是高级研究员,可以做自己的项目。”

“实在抱歉,我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并不打算更改。”南学林再一次坚定的拒绝。

但是为了不得罪人,他也说了一个建议,“其实化市的发展确实挺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城西,城东虽然差了一点,但也有几家私营工厂,比如胡大发电子零件制造厂之类的。”

两个领导其实听到他拒绝的时候,心里失望的同时难免对他有些意见,听他的话也带了情绪。

“城东的发展需要至少几千万,所以我们才更加希望有更多高知识分子加入到建设中来,早日创造利润来发展东城区。”王部长上了高度。

“现在国家虽然放开了经济,但私营厂和国营还是有巨大的区别的,南博士,您说的这个胡什么发,我从来没在纳税表彰大会上见过。”李厂长暗指私营不行,让南学林别目光短浅。

南学林都听出来了,微微一笑,“从来没见过,这才是问题所在吧。一味的促进生产,不如搞好质量,做好口碑,形成品牌效应,让全国的人只要一提起化市,就想到这里的产品质量最好。”

“王部长,我多言了,您是专门搞规划的,短期利益和长期效益哪个重要,肯定不用我来说,两位喝点咖啡,这是我从鹰国带回来的,剩的不多,你二位喝喝看,喜欢就带点回去,平时工作也辛苦,喝一杯提提神总是好的。”

南学林又客气又热情,并且非要送两人一人一盒咖啡,王部长和李厂长心里那点不愉快也就散了,他们也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以南学林的条件去京市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不留在这儿也是正常的。

两人只好无功而返,只是在路上,回想起南学林的那段话,怎么都觉得怪怪的。

王部长便问一直陪同的街道主任,“小陈啊,南博士说的那个胡什么电子厂你知道吗?”

街道主任当然知道了,他们街道的男人都去这个厂子做小工呢,于是就把厂子狠狠的夸了一通。

但王部长和李厂长却在他的夸赞中发现了更多的不对劲,只是当下没在多说什么。

第二天,南学林再一次去到银行取了钱,直奔城西的百货大楼,购买了一些家用电器,最重要的是买了两台BB机,至于手提电话,得去更大的城市才有的卖,还要提前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