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亲你一下吗?
京郊外起了风, 吹得人发丝絮乱,在脸上乱拍。
元彻躲在一块巨石后面,短刀反握在手, 警惕地看着前方:“在这儿站着别动,朕去把他处理掉。”
“……”
元彻:“大人?”
沈之屿正在走神, 听见叫自己, 才捡回注意力:“嗯?”
“朕去处理毒人。”元彻用下巴指向前方, 那是一位落单的毒人, “你小心。”
今日是第三日,他们在回京的路上。
虽说三日之后的毒人已经靠着自相残杀死了大半,但偶尔还是能遇上一两个漏掉的, 每到这种情况,元彻就会让沈之屿留在原地, 自己上去一刀利落解决。
陛下鼻梁比中原人高挺许多, 眼窝深邃,睫毛浓又长, 面部线条轮廓刀削似的,二十岁少年人特有的英气和作为一位帝王该有的杀伐决断在他身上完美融合,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既不会让人觉得他来当皇帝像是在过家家, 也不像李氏那一群人,揣着手黑着脸故作高深。
昨夜里, 元彻一直抱着他没松手,絮絮叨叨说了好多东西,一会儿是想要玩什么, 一会儿是想要吃什么, 都是一些日子里琐碎的小事, 心细如丞相大人,怎么会不知道陛下旁敲侧击的意思?这些话的重点不是“做什么”,而是“回去之后”。
沈之屿看着元彻从后突袭,一刀刺进毒人的心脏,然后长腿绞上脖颈,一扭一折,毒人还没来得及发出反抗,便已经头身分离。
动作灵活敏捷,沈之屿笑了笑。
然后,目光沉下来,思绪飘远
重生回来后,他便一心一意扑在了元彻身上,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群雄逐鹿,胜者为王,大楚已经败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能再烂,自己时运不济,赶上了开国以来最黑暗的时代,比起所谓的虚名正统,举国上下千万人口的吃食口粮才是当下最实在最主要的。
为君者,其实不需要多么举世无双的聪明头脑,也不需要多么厉害的手段,适当即可,过犹不及,这些是臣子的事情,优秀的帝王,是善于用人,善于权衡,让人心生敬佩、心甘情愿。
所以比起李亥和其他李氏藩王,元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他的力量吸引人向往,就连唯一的弱点不在本身,而是身份,外族身份。
一路走来,沈之屿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意在帮元彻得到这个“身份”。
然后……就走岔了。
起初,他将元彻当皇帝看,一位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的少年帝王,自己的身份是作为一位臣子和老师,引导他。
后来,他发现自己没发将元彻仅仅当一位帝王看待。
元彻需要他的同时,他也何尝不是已经离不开元彻,甚至比前者更甚。
君臣,这两个字不能完整概括他们之间的关系。
于公,沈之屿想通过元彻让大楚“活”过来,回到百年前的盛世局面,于私,除了盛世,他也想看到元彻身穿帝王冕服,统一四海,真正登基而不仅仅是靠武力鸠占鹊巢,局限于京城偏安一隅。
这个人只能是元彻,不能是旁人。
早在礼国对付礼王的时候,沈之屿就发现了这一份“私心”,他当时选择回避闪躲,天真地以为只要不和元彻商讨朝政以外的事物,不去招惹他,装聋作哑,这件事情就不会发酵升温。
可人心哪能靠理智掌控?若能,那四大家就会安分守己的过完余生,看着儿孙绕膝,平安长大;李亥该知足常乐当个平凡人过完一辈子,等老了给孩子讲讲爷爷我曾经也是皇子皇孙;齐王也不会因为父皇的偏心心生怨怼,性格偏激,执着于谋权篡位。
他也不会……
罢了。
这一路上比元彻想的要好很多,没有刮大风下大雨,更没出现毒人将道路毁掉、造成不得不绕路的情况,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可以在明日午时前就回城。
杀掉毒人后,元彻找了块水塘洗干净手上的血,一抬头,瞧见天上的大红团已经变成了一弯小红月牙,夕阳已经快要完全落下,夜里行路格外危险,运气不好还会遇见出来觅食的野兽,便决定在这里修整一夜,明日再继续。
元彻找来草堆铺出个简易的床铺,再将自己的外袍盖在上面,以防地面的虫蚁趁他们睡着时爬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