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铮觉得自己是时来运转了。
他常年不在京城,对宁衍的了解仅限于往来书信上那些冷冰冰的方块字。但推己及人,他其实也想过无数次跟宁衍交手时的情景。他曾为此想象过千百种可能性,但却没有一种与眼下的情况相同。
宁铮万万没想过,宁衍真的能为了个男人头脑发热到现在这个地步。
不过是为了给宁怀瑾报一仗之仇,就能叫宁衍疯成这个德行,就连宁铮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宁衍糊涂,还是觉得他荒唐。
宁铮先前还以为那封“荧惑守心”的传信是宁衍为了诓骗他出兵所设下的陷阱,可现在他又不那么确定了。
——说不定是真的呢,宁铮忽而想,说不定那“荧惑守心”说的不是阮茵在京中下毒,而就是战场这一遭呢。
宁铮捻着手里的酒杯,垂眼看着里头晶莹剔透的酒液,心想天命之事谁说得准呢。
何况,天命不天命的,不也是事在人为么。
宁铮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开口问道:“景湛安顿好了?”
“已经接进来了,进城时确定了身后没有尾巴。”站在堂下的下属拱手道:“他身上倒是没带刀剑一类的利器,可进城后我们的人想搜身,却被他拒绝了……属下想着那毕竟是昆仑的人,不好太不客气,于是先请进了城防营,想着问过王爷再做打算。”
宁铮捻了捻手上的酒杯,沉吟了片刻,摆了摆手,道:“那就不用搜了,他两手空空的独自前来示好,就说明有心为本王所用,总要给他个面子。”
“何况他们昆仑的人邪门得很,能不招惹还是不招惹的好。”宁铮道。
宁铮至今还记得,三年前阮茵刚从皇寺回宫,又恰逢圣寿将至,就想以此为名头,好好地大操大办一场,也涨涨她太后的威风,露露脸。
当时宁衍未说什么,倒是平日甚少出门的景湛破天荒地上了次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递上折子说太后圣寿那天日子不好,恰逢天上群星移位,是仙人大宴之日云云。他云里雾里地说了一堆,总之意思是不能饮宴操办,否则是为不敬,会引上天不满。
阮茵当时只以为这是宁衍用天象打压她的手段,自然不肯让步,非要拿出嫡母太后的款来,联络了一群大小官员和宗亲上表请奏,说是太后圣寿乃是大事,不好不过于寡淡,否则天下子民皆会说陛下不孝。
宁衍本就对此可有可无,加之被他们磨得烦了,便干脆一甩手,将这事儿交给了阮茵自己决定,只说一切看阮茵的意思便可。
阮茵为了自己的脸面,自然是要办得热热闹闹。可那日也是邪门,晚宴刚刚开到中场,正是热闹的时候,天上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不消一炷香的功夫便天降暴雨,愣是将满宫的红烛彩灯都打得七零八落。
圣寿是开不下去了,阮茵虽恼恨却也无法,只能匆匆收了寿礼,将寿宴草草收尾。
若只是天降暴雨倒也罢了,还能说是巧合。可那雨一下就是整整七天,从白天下到晚上,片刻不得闲,京城都差点闹了灾。
最后还是景湛自己又从国师府出来,带着两个随从上了观星台,做法上表,这雨才慢慢停了。
自那日之后,朝堂内外便没人再敢小觑这位年纪轻轻的“国师”,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情,再不敢驳他什么了。
宁铮有心大位,自然只会更忌惮这些鬼神之说,连带着对景湛的名头也是礼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