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水中月

定江山 顾言丶 4187 字 2个月前

江南多连雨,一过了谷雨更是下个没完。

宁怀瑾站在房檐下,探出手去接了一捧屋檐落下的雨水。细雨与屋檐下的水线交缠着落在他的掌心,从他的指缝间流下去,一点一滴地砸在青石地面上。

临近四月,江南的气候已经十分温和了,花花草草地开了满地,俨然已经有了入夏的趋势。

宁怀瑾在门口站了片刻,甩了甩手上的水,转而看向了小路对面。

过了约半盏茶的功夫,卫霁的身影出现在小路尽头。他撑着一把大大的油伞,伞面拉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

他手中拎着两个用油纸包好的袋子,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宁怀瑾这边赶来。

宁怀瑾已经换了一身不怎么显眼的寻常布衣,见他回来,便转身进了屋,从门口的架子上取下一件蓑衣来。

“少爷。”柜台后的中年男人见状推开算盘,走出来问道:“您是现在要出发吗?”

“嗯。”宁怀瑾点了点头,说:“现在时辰正好,出了城赶一晚路,明早凌晨时分跟着城外的农户一起进城,便能神不知鬼不觉。”

说话间,卫霁正好从门口过来,那中年男人便自觉去接过他手中的油纸包,绕到柜台后将其一层层打开,把里头的酥饼分开几份包好,装到包袱里去。

“跟平江府尹说好了吗。”宁怀瑾问。

“都说好了。”卫霁说着将怀里的亲王玉佩掏出来,双手递还给宁怀瑾,说道:“若日后因为这事儿有人往朝上参王爷,王爷只说是来平江游玩的就是。”

宁怀瑾点了点头,他并未亲自去平江府官衙,一是因为他此次出来要掩藏行踪,二则是他身份比平江府尹高太多,若是去了又不好隐姓埋名,两两寒暄间徒添麻烦。

宁怀瑾接过玉佩想了想,没将其揣在身上,而是将其一起塞进了包袱里。

“少爷。”掌柜的替他收拾完包袱,又多念叨了两句:“安庆府那头毕竟是亲王封地,您万事小心,别闹出什么事端让人抓住了把柄。京中看不惯您的甚多,逮着机会就要参您的,陛下岁数小,若是宗亲真的闹起来,他再护着您也不好收场。”

“知道。”宁怀瑾耐心地答应着:“放心吧,福伯……荣伯那边的文牒送来了吗?”

江南周遭多封地,宁怀瑾当初开设怀玉当铺时便留了个心眼,在江南等地都放了了些心腹。

平江府和安庆府两地的掌柜的是一对兄弟俩,当初是伺候宁怀瑾父王的,后来年岁大了,宁怀瑾便不忍心他们在王府当差,便差使出来当个掌柜的,盈利自负,亏损有王府补足,倒也过得不错。

“拿来了。”福伯答应了一声,从柜台底下取出两本薄薄的身份文牒,一人一本递给宁怀瑾和卫霁。

“只是安庆府最近不太平,少爷还是要小心。”福伯不放心地道:“听说安庆府和九江府两地最近来往密切,往来送了不少商船,大多用油毡布蒙着,瞧不出模样,也不知道是买卖了什么。”

宁怀瑾暗暗记下这件事,认真地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外头天色渐晚,福伯有心再多交代几句,却又怕误了宁怀瑾赶路的时辰,只能叹了口气,催促他们快些动身。

平江府天色黑得要比京城晚上一些,宁怀瑾出城时还天光大亮,他穿着蓑衣,斗笠也压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