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知道陛下是个好孩子。”

定江山 顾言丶 4015 字 2个月前

当今内阁的首辅跟年轻的帝王之间隔着两碟小巧而精致的点心,宁衍面前那盘糖糕上撒着一层细腻的糖粉,正在热气蒸腾下散发着甜香气——恰如他至今为止依然存留的些许赤子之心。

宁衍身上还是有少年人的特质——执拗、倔强,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坚持。

按理来说,这样的特质无论如何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帝王身上,无论是嗜甜还是像宁衍这样“自我”,都或多或少代表着帝王的不成熟。

帝王坐在龙椅上,从来不是高枕无忧,他们脚下踩着的是臣民的肩膀,站得更远,却也更不安全。如果他没法踩得稳,不能靠自己的能耐让臣民们安安分分地站在原地,他就随时有可能会一脚踩空,从上头跌下来。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古往今来,大多数帝王都在竭尽所能地逼着自己成长,非得将自己从一个活生生的人掰成一个不识苦难和烟火的神仙。

只是现在瞧着,宁衍倒暂且像是个例外。

江晓寒作为帝师,职责上应时时提点他为君之道,可首辅大人是个惯常不按常理出牌的,他非但不觉得宁衍这样的心性过于稚嫩,相反还很是敬佩。

江晓寒相信,当年宁宗源生前的最后半个月里,他必定关起门来教了宁衍许久的“为君之道”。

甚至于哪怕到了最后弥留时分,也不忘了给宁衍最后一句教导。

从为帝的角度来看,宁宗源无疑是个聪明的皇帝,一辈子未曾摔过跟头。他的意见和经验对于当年尚且年幼的宁衍来说,几乎是一本照本宣科都能让他发挥良好的锦囊。

可宁衍将那些教导都听进去了,却没有一一照做。

这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代表着他要放弃那种唾手可得的成功,转而寻求一条全新的路。

许多功成名就的大人或许都没有这个魄力,更妄论宁衍这样十六岁的孩子。

糖粉已经化得差不多了,软绵绵地在糕点上铺了一层流状的糖水。

宁衍也没拿江晓寒当外人,捞起筷子夹了块糕吃了。糖糕有些微微发粘,宁衍的腮帮子鼓起来一小块,嚼得有点努力。

江大人是个聪明人,在朝堂浮沉了这么多年,自有一套“为臣之道”。他求得不多,自然也不像朝堂中其他人一样上蹿下跳,所以他轻易不会试图左右帝王的心思,与君王相处时也会留三分余地。

可就为了宁衍这点赤子之心,他愿意将自己这点底线略微往后让一让。

“陛下现在想这个还太早了。”江晓寒诚恳道:“宁铮正当壮年,陛下贸然要收他的封地,难免会让人说一句不敬兄长。何况除了长乐王,永安王的封地也还在他手中,而且他这封地握得名不正言不顺,想要收封,也必定得从他身上先下刀,只是——”

宁衍明白江晓寒的顾虑。

他这位嫡亲的九皇叔从出生那天就受宠,哪怕是顶头的老爹没了,也有头上亲生的哥哥来疼,封地财帛一波一波的给,到了这么大岁数,连油皮都没破过一点。

按理说,先帝身亡,他的封地便应该自行收回,可宁衍当时年纪实在太小,这地愣是收不回来,一拖就拖了十年。

所以于情于理,若是要收封,也得先从宁宗泽开始。可这位永安王着实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