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真正的清贵府邸,要不然也不会养出来一个六首状元。

“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一些记载,到了此地才知道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徐鹤感叹:“治理一地民生,哪怕只是一个边陲的贫困下县,也绝非简单之事,百姓们穷啊,日子过得苦,我这当父母官的人,若是不能为他们谋福利,还算什么父母官?”

田浩觉得徐鹤有向愤青进化的趋势了,不过也是,这人是个标准的古代士大夫,读书人中的读书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田浩也感慨了一句:“若非来到西北,我也不知道,西北这边是这样的一个风水宝地。”

“这里穷的嘎嘎响,还风水宝地?”丁河可不认为西北是什么风水宝地:“他们都说西北是穷山恶水。”

“谁说的?西北是风水宝地,是塞外粮仓,等着吧,以后西北必定会人世人瞩目。”田浩这话说得十分放肆,但他本人却意气风发:“以后西北人会以西北为荣!”

“这还没吃酒就先醉了吗?”徐鹤可不认为,西北能大放异彩。

就连丁河都觉得不好意思了,长生太能吹嘘西北了,西北什么样儿,他能不知道吗?

但田浩就是这么说,其他人能怎么办?尤其是王破,就算田浩说太阳是方的,他都会认同。

简直没有底线啊!

“其实西北的前景很广阔,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悲观。”田浩跟他们俩侃侃而谈:“有粮食,就能吃饱肚子,有商业往来就有商机,哪怕是普通人家,做点子西北特产卖给过路的商贾,杏干啊,肉干什么的,也是一个收入不是?做工赚钱,种地攒粮食,手里有余钱,粮仓有存粮,我就不信,百姓们还不能安居乐业?”

“如果加上你的那些火器,还真是,兵强马壮!”丁河摸着下巴一脸的向往之色:“那西北稳了。”

“西北就没乱过。”田浩拿了个糕点继续吃:“大力发展西北,从民生到武器,从农业到工业,将来的西北必定是固若金汤。”

徐鹤听了田浩的这些论调,发现他说的,正是他在做的事情,突然心里一沉:“长生,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是不是有了不臣之心?”

“臣?哪个臣?”结果田浩一点都不意外,端了茶盏子吃了一口茶,将嘴里甜腻的糕点漱下肚子去:“如今三国鼎立,我可是只有功名没有官职的人!”

王破淡然的问徐鹤:“你又是谁的臣?听命东王、西王还是代王?”

这俩人的问话,将徐鹤给问蒙了。

丁河看看徐鹤,瞅瞅田浩跟王破,聪明的闭上了嘴巴。

这种深度的问题,他就不参与讨论了,也讨论不明白。

“但我们终究是臣子……。”徐鹤磕磕巴巴的辩解:“为人臣子者,怎可、怎可如此?”

又是发展民生,又是兵强马壮的,这不臣之心,太明显了。

“怎可如何?”田浩一摊手:“我们只想自保而已。”

“可是,可是……这私自募兵,又发展民生商贾,打造城池、还说是自保?”造反才对吧?

“对,自保啊!”田浩的口气无所谓的很。

“你从什么时候,起的这个心思?”徐鹤觉得他父亲和祖父,估计都没察觉到长生的这是个心思。

但是在西北,长生却在他面前,从来不掩藏这份心思。

“的确是为了自保,从圣人让我大舅父以身涉险,来西北抵御外族入侵,但没给支援后续,我就决定要自保了。”田浩正色道:“我不怕一鸣兄你知道这些,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不想我外祖家,成为本朝的杨家将,西北大营,有岳家军那样的下场。”

“你!”徐鹤大为吃惊:“先帝、先帝是信任定国公的。”

“信任不代表舍不得,信任还让我大舅父去送死?”田浩板着脸冷声道:“若非我提前搞来了炸药包,那一战,首当其冲就是西北大营,其次是我的表兄们,他们但凡是有一个折损在战场上,都是我不能接受的事情!我大舅父甚至都做好了损兵折将、失去子侄的准备,凭什么?就凭他想收回西北兵权?当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王破干脆开口,告诉了徐鹤,朝廷极力掩藏的那些龌龊。

听的徐鹤目瞪口呆,听的丁河义愤填膺:“原来先帝也没有对定国公府多好!”

“若是好,我也不会让他儿子三国鼎立。”田浩瘪瘪嘴巴:“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良,一鸣兄,你好好想一想,徐阁老是从什么时候退下来的?身为阁老却不再过问朝政之事?而你父亲是个直脾气,清贵之人,身为大学士,却没有什么实权,也没有担任过两次科举主考官,要么是副主考官,要么就是没有他参与科举会试。而徐阁老为什么从小就培养你,却不让你露脸人前,非得要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呢?”

徐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