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花生迷上头撒的不是糖是盐。
“少爷啊,要不要带一些人手过来,这里的人都伺候不好您。”田福管家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来伺候少爷的吃喝拉撒睡,既然不想要女子,那就男子来呗,家里不缺人手。
“不用,老家那里需要人帮我守着。”田浩可不敢调这些人在身边,都是熟悉他的,看到他性情大变还不得有想法啊?
他的打算是在西北一段时间,回到大兴城,他除孝后也长大了,性格么,也可以说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变了呗。
现在他说话办事并没有大户人家那么啰里吧嗦,也没有才子的酸了吧唧。
“而且老家我也需要自己人在,时常才买一些这边需要的东西给我送来,换成旁人我也不放心。”田浩表示自己需要他们守在老家。
“也好。”田福管家觉得少爷还是更看重老家的。
“在老家买粮食比较好,以后采购什么粮食就给老家去信。”田浩道:“可以趁着夏收秋收的时候买下粮食,价格便宜嘛,咱们家总比那些粮商给的价钱高。”
“这倒是!”田福管家不断的点头:“咱们家庄子附近的农户,每年都要低价卖粮食给那些粮商,交够了赋税之后,也就剩下一点赚头。”
一个农户之家,一年要是能攒下五两银子,都是好人家了。
可一个农户之家七八口子人,开销很大的,哪儿那么容易啊!
“那以后就在南边儿买粮食,倒腾来西北,就说给我送来的,咱们家也不做粮食买卖,旁人也说不出来什么。”田浩知道那些粮商们都是低买高卖,他这等于是半路截胡啦,不过他不是专门做粮食买卖的人,他就是收购粮食送来西北自己用,不是做生意。
谁也怪不了他。
只能说,他们做人太失败。
“行!”
就这么说定了此事。
田福管家在这里休息了一天,还特意从田家堡去了丁家镇,给国公夫人磕头,给世子夫人请安,看了好几眼大公子,也就是丁椿,说回去之后要在夫人的墓前好好唠叨唠叨。
第三天他就带人回老家了。
毕竟南方要夏收了,他还得回去收粮食呢。
田浩刚送走了田福管家,王破就带人回来了。
“还没见过你家的管家。”王破晚上吃饭的时候,还跟田浩嘟囔:“听说是一个很和善的长者。”
他是知道的,田福管家说是管家实际上就跟田浩的亲人没什么两样,是他父辈那一代留下的忠心之人。
“放心吧,秋收之后还会来一趟,送东西的,但应该来的是账房先生田金。”田浩道:“他老人家跑一趟不容易,可不敢老是让他折腾,等有机会带你去我老家看看。”
“好。”王破将此事记在了心底。
田浩将送来的东西看了个遍,然后开始发放物资。
这个封建时代呢,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是什么职业什么阶级,大多数看穿着就能一眼出来。
就像是现代的医生,多数都穿着白大褂一样,当然了,有些厨师也穿白色的,但厨师还戴着白帽子,据说帽子越高厨艺越好!
只是这个时候更为普遍一些,士农工商,一看便知。
当铺的一般穿着黑衫角带不戴帽子;算卦的戴帽子系腰带;富商巨贾,甚至是富可敌国,但商人再有钱,也不能穿绫罗绸缎,因为商贾重利,不被士大夫阶层看在眼里,如果是商籍,要三代以后才能考取功名,故而他们有钱也不能穿绫罗绸缎,而农人却是只要家里的条件允许,就能穿绫罗绸缎,但只能是最普通的那种;秦楼楚馆的女人是不能穿正色的,比如说正红色、正蓝色这种,如此等等,特别的多。
田浩给自己的所有佃户发放制作夏衫的布料,统一是西北这边产出的土布,颜色是最常见的原色,方便清洗还不用担心掉色的问题。
因为原色就是根本没有颜色!
谁穿都不犯忌讳。
而来自江南的绫罗绸缎等等好料子,田浩是要单独拿出来的,送给马老秀才家,送给自己的大舅母大表嫂等等亲戚,也是很有面子的,在这里,江南来的绫罗绸缎和茶叶都是紧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