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二舅母赶紧点头哈腰的跟老太太解释:“老太太,此事宜早不宜迟,破军院就破军院吧。”
大舅母立刻就接话:“儿媳妇这就叫人去收拾,务必要把破军院给长生收拾妥当了,搬过去就住的舒舒服服。”
“行,这事儿啊,我交给你去办,办不好可不行。”老太太终于给了丁兰氏一个笑容,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丁兰氏立刻又道:“既然破军院重新布置,顺便也把南斗六星那边也收拾收拾,毕竟回来了就要住人的,您说呢?”
“行吧。”老太太点头:“再把他们的院子也拾掇出来,该换的换,该扫的扫,走了十年了,回来就安心的住下,在外头终究是不如在京里稳妥。”
甭管是塞北还是江南,都不如大兴城繁华富庶,毕竟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只是老太太的兴致本来挺好,突然田浩要搬家,她就不高兴了,但这事儿宜早不宜迟。
晚上的时候,全家人又都来老太太这里用晚饭,田浩哄了一天的老太太,却适得其反,因为他越是哄老太太开心,老太太就越发的舍不得他。
倒是大舅父丁超,这位国公爷听说了此事之后,直接就对老太太道:“母亲当初就欠考虑,长生在前院住才是正经的落脚之地,后头可是女眷们的地方,他在后头多有不便,儿子看他每日跑去前头的演武场锻炼身体,就想说了,搬去前头也方便一些,待得过了年,好歹能出门去走一走,看一看。”
当初丁超就不太赞同让小外甥住在后头,还说了等他出了孝就搬去前头,现在只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反正又不用他亲自动手搬家,下人们那么多,还能累着他不成?去了前头更好一些。
二舅父丁越跟着点头:“不错,读书人不是讲究那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噗!”老太太对着二舅父就喷了一口嘴里的上好铁观音:“你少胡咧咧!”
老太太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离了老婆子这个院子,老婆子都难受的很,要是出了府,老婆子饭都吃不下去!敢行什么万里路,除非老婆子我死了。”
“母亲。”
“祖母!”
一群人赶紧起来给老太太赔不是。
田浩觉得二舅父也是无妄之灾,扯什么闲篇,说什么行万里路啊?
“姥姥,莫生气,气坏身体无人替啊!”田浩也赶紧起来劝一下老太太:“二舅父就是那么一说,他又不是读书人,怎么知道读书人的事情?再说了,长生才十五岁,出去走万里路……我还不得出溜去番邦海外啊?”
此时的封建社会里,大家的学识普遍都不高,哪怕是贵为国公太夫人,丁云氏也只是一个老妪而已。
何况定国公府全家都是武将,女眷又都是后宅妇人。
对于“万里”这个词儿,只当是夸大了,而不会想有多远,她们也没这个概念。
别说女眷了,男丁同样如此,二舅父随口一句话,惹来了骂声,又气着老母,被大舅父拍了两巴掌,算是惩戒了。
这个国度别说万里了,千里都没什么概念的,百里可能有点儿,这个时空对数学不敏感,所以老太太才如此激动。
觉得走万里路,那就离她太遥远了。
老太太能点头同意才怪!
大家一顿劝慰,才让老太太心里舒坦了许多。
倒是回去的时候,六个表哥终于可以送田浩去昌盛园,一到了昌盛园,牛奶娘带着非花非雾就撤了。
只有田小宝在屋里给他们倒水,不过随后田小宝也坐在了小凳子上,抱着个小鱼干在吃,顺便听他们说话。
大表哥丁海明显很激动:“去了前头就好了,咱们兄弟好好亲近一番,你在这后头,祖母看的严,找你玩都不得劲儿。”
“大表哥,你这么说,老太太会生气的。”田浩被他这话逗笑了:“再说了,你们身上都有差事,我去前面也是读书居多,有什么可玩的呢?”
二表哥丁江就明白多了:“我们可以带着你一起出门去走一走,逛一逛,你明年都十六了,就算是在孝期里,也可以出门了,只要不喝花酒,不嬉闹看戏什么的,应该没太大问题。”
古代守孝,其实最严格的就是头一年,第二年可以稍微放松一些,第三年就出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