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草原生存记 芃县令 2945 字 2个月前

容长脸的门客忙道,“某的意思是,您可以让利于贺兰,低价出售私盐。”

“这能成吗?”李甲田还是迟疑,“万一他起了贪心要夺我家业怎么办?”想起贺兰护卫的战斗力,李甲田觉得自己是抗不过的。

“不成不成!”李甲田最终拒绝了门口的馊主意,却不知,他们上午才在书房讨论私盐的事情,当天下午贺兰定就收到了参和坡有盐池的消息。

贺兰定又不是傻子,自己和李甲田是什么仇恨?中间隔着那么多条人命呢!哪里是轻易揭得过去的。

因此表面上虽然是大被一盖,往事不提。但私底下还是防备着呢。尤其摸进李府比摸进杨钧家容易多了,如今李府几个新招的厨娘都是贺兰家安插进去的探子。

谁知,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情报,李甲田似乎是真的想要握手言和,没有想到伺机报复的念头。贺兰定很是奇怪,换位思考一下,要是谁杀了贺兰家七百多号人,自己恐怕当夜就要把对方家轰成平地。李甲田怎么会完全不在乎呢?

没等贺兰定想明白,新的情报又传来回来。原来李家竟然在盛乐城不远处把控着一处盐池。

贺兰部落如今煤矿、铁矿都已经能自给自足,唯独盐还是靠着对外购买。包括对外出售的精盐都是购买粗盐回来加工净化的,成本很高,利润不足。

毫无疑问,贺兰定对参合坡的盐池心动了。不过,心动并不代表急迫。贺兰定心想,都知道你把肉骨头埋哪儿来,还不是我想什么时候去刨就什么时候去刨。

眼下年节将至,贺兰定不想在此时旁生枝节。思及此,贺兰定嘱咐师爷,“快过年了,各家各户的年节都备好了吗?”往日这些事情都是阿鹤在做,如今阿鹤主管怀朔事务,节礼的事情便落到了师爷的身上。

“雍州那边早早就送到了,洛阳那边的.....也送到了。”说完又补充道,“和向朝廷申请办公经费的折子差不多同时到的。”

写下那种向朝廷伸手要钱的奏折,师爷已经做好了贺兰定被罢官,自己卷铺盖回家的打算。谁知,与要钱的折子一起送往洛阳的还有一整套精美无比的琉璃食具。顿时,师爷心里稳了,忽得想,搞不好朝廷还真能给拨点款下来呢。

贺兰定点点头,又道,“新年新气象,咱们刚来盛乐,人生地不熟的,给各家各户都送一份节礼过去。”反正他们还会加倍回送自己,怎么都不亏的。

说完,贺兰定又道,“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老百姓们也该共享此乐。”竟要给盛乐的老百姓们也要送一份节礼。

师爷一脸呆滞地瞅着贺兰定,心道,小少爷您真不是散财童子转世的?这辈子就没见过这样口袋里捂不住钱的。

贺兰定道,“一户一斤粟米,算下来也没多少。”

师爷劝道,“您才向朝廷哭穷,转头就给老百姓送粮,这不合适啊。”

贺兰定想想似乎有些太高调了€€€€没办法,主要是今年实在赚得太多了(主要是吃大户吃的)。口袋鼓起来的贺兰定就忍不住分你一点,分他一些。

“既然如此,就设个粥棚吧,布施三天。”怎么都想给大家伙添添喜气。

转眼进入腊月,整个盛乐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活了一辈子,盛乐的老百姓们头一回明白了“父母官”的含义。什么是父母官?就是给你吃食,教你本事的在生父母啊!

贺兰定怎准备启程返回怀朔,这个新年他准备在新基地吐若奚泉与族人一起度过,等过了明年正月再回盛乐。等盛乐这边运转稳定后,贺兰定就准备丢手给师爷,自己则常驻吐若奚泉。

贺兰定前脚刚离盛乐,来自洛阳的急信就送到了盛乐。

“郎主呢?!”

“刚出城半日。”

信使连马都没下,得了贺兰定的去向,马鞭一挥,疾驰追赶。

“洛阳急报!”信使翻身下马,举着信函疾跑到贺兰跟前,“库姆递出来的,说是阿昭姑娘急信。”

贺兰定一惊,顾不上漫天风雪,当下撕下火漆取出信函,就着昏暗的天上,贺兰定看着满纸熟悉的字迹,越看越心惊。

原来不是阿昭在洛阳出了事情,而是怀朔将有大变。

“速归怀朔!”

今年冬日是个安稳的冬日,虽然天气依旧严寒,但是因着柔然内乱,没有蠕蠕人南下劫掠,大魏北疆沿线的军镇老百姓们难得安宁。

然而,这一份安宁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柔然可汗丑奴被杀,其弟阿那瑰继位不久便被其从兄示发打败。阿那瑰逃亡大魏向大魏朝廷寻求帮助。在此期间,阿那瑰的另一位从兄婆罗门打败了造反的示发。于是,阿那瑰请求大魏帮助自己重归柔然,夺回可汗之位。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柔然内乱关我大魏什么事儿?咱们世代血仇,多少六镇儿郎、北疆百姓死在柔然人的马蹄之下。你柔然内乱自然越乱越好,乱到把自己玩完儿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