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事态转折是在三年后。此时熙薇之子已有三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陈氏在熙薇产子不久便有了喜讯,后诞下麟儿,可惜陈氏命运坎坷,竟难产而死。陈氏死后陶希仁谏言立熙薇为太子妃,初李淳伤心太过、不肯立妃,两年过去李淳却坚持要迎娶陈家卑贱之女、以保自己的嫡子地位。承平思量过后允了李淳请求,许李淳纳陈玉之女为继妃,陶希仁气承平不顾孙家颜面,与承平赵熹又一通争执。

这几年陶希仁从未消停过,一有机会便参奏赵熹,要求赵熹谨守妇德、不可干预朝政,赵熹也知他对事不对人,可赵熹岂是委曲求全之人?时间一久,再好的关系也有了嫌隙。

李淳大婚,赵熹看着红烛火凤,又忆起当年。情人已老,故人皆远,他竟也看到了时间轮转。当夜他与承平小酌同醉、畅谈故事,历数经年,苦笑怒恨,竟也无悔无怨。第二天承平仍去理政,因着无朝,他便得以在殿中歇息。正想练练枪法,内官来传,兰英求见。

承平登基、二人搬入皇宫,平园故人便不能相随。承平在故江州现东明划了千亩良田给陈玉,叫他和青鸢安享晚年;袁敬德仍为禁军统领,不过怀章已为官家主君、更有一家老小,不能时时进宫;兰英孤儿寡母,赵熹为其在京中置宅买田,只是兰英的儿子太不中用,兰英为他办了个铺子、又凭着赵熹的关系叫他供宫中杂项采买,总算有个进项。兰英虽想继续侍奉赵熹,可她年纪已大、家中还有子孙,赵熹不舍得叫她辛苦、所以遣她回家,她和怀章每月也就进宫一二次,陪赵熹说话。

因李淳婚事,兰英来宫中次数颇多,赵熹还以为大婚之后她也要歇上几日,没想今天就来求见。能见故人赵熹自然开心,忙招了她进殿,却见兰英泪水涟涟,一进门就跪了下来。

“求帝君救救德福吧!”

兰英已经四十多岁,容颜老去、鬓发斑白,跪在地上哀哀请求,着实叫人心疼。赵熹忙将兰英扶了起来,问:“怎么了,昨日见德福不还好好的么,出了什么事?”

兰英泣不成声:“那个没用的东西总是夜不归家,昨天我再三交代、他只说要为殿下办事、得晚些回去,结果又是一整夜没见人!今早差人来家里,我才知道昨夜他喝多了黄汤、失手把人打死了!大君,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啊!他的妻子还有身孕,我那孙儿还没出生怎么就能没了爹呢!”

赵熹皱起眉:“德福虽没什么本事可也不是张狂的人,怎么就做出这等事来!”

兰英只哭:“听说他打死的是个地痞,不吃吃了什么疯药在路边骂陛下和您,德福最是尊敬您二位的,又喝多了酒,两人就争执了起来,谁知那人那么没用、挨了两拳就死了!”

赵熹哼了一声:“自立朝以来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三年未遇大灾、三年未有饥荒,如此情形还能胡骂,果是流氓刁民!这等人死就死了,还要别人替他偿命不成!我给你盖个印,你拿着去盘龙府把德福提出来,多给流氓家人赔些钱便是了!”

兰英千恩万谢,捧着赵熹给的印前去提人,盘龙府见印当即当人,兰英将儿子教训一通,转头又去向赵熹谢恩。

中午承平回来,赵熹将这事全数告知,德福是朱鹤遗孤、承平自然也不愿他因此丧命,便也没有多说,只派人去盘龙府问明案由、又给了死者遗属十两纹银。

死者并非地痞、而是流民,因老家土地被霸占求助无门,只得和老母从老家流落盘龙。那晚李淳大婚,在城中大摆宴席,死者见富者酒肉成林自己衣食无着,不由发了发牢骚、骂了句双元为祸,被德福听见,起了冲突。现在他死了,他的老母一个人无依无靠,兰英为赎罪想替她寻个住所、被她断然拒绝,不仅如此,她更将承平派去的人赶走、只身到盘龙府喊冤。

盘龙府自然是不肯接的,赶了她几次,她却执拗不肯屈服,有一次陶希仁的好友到盘龙府办事、正遇到她在府门破口大骂,便上前询问,知道如此,立刻告知陶希仁。

陶希仁义愤填膺,忙将老妪接回府中,又洋洋洒洒写了奏折,于朝堂弹劾赵熹纵奴伤人、枉法包庇,赵熹倒是一声不辩、全都认下;可陶希仁还要捉拿德福、杀人偿命,赵熹却万万不肯,二人因此大闹起来。文臣早已想夺赵熹听政之权,纷纷上书表奏支持陶希仁,武将们才不管这些,只一味维护赵熹。

承平知陶希仁有理,可他也不会怪罪赵熹,何况这事他也知道、本就不能怨在赵熹头上。他极力调停,又命三司调查死者家乡祖田被占之事,但陶希仁死咬赵熹不放、赵熹也不肯交出德福,两边却都不肯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