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何时?

李睿出事第三天,赵熹赶了回来。他远在漠北,和北方雪原上的辽金部族商议归顺之事。一切进展顺利,若是京都那边也无意外,赵熹会将这事上奏新皇、为他又填一笔功绩。谁料到,竟等来李睿的噩耗。

赵熹一人单骑日夜兼程赶回京都,城都没进直奔皇陵,他身上还带着漠北的枯冷,汗水和雨水混杂洇染他的武袍,可承平抱上去的时候,潮湿的衣衫下热烈纯挚蒸腾,叫承平温暖又放松。

赵熹婆娑承平脖颈,轻声道:“不怪你,没事的,不怪你。”

承平不由哽咽:“从李睿出生、甚至在他出生之前,我已经想好了要如何取他性命;等皇帝被害、我看着他,无数次想要解决这个麻烦;但他越来越信赖我,在我眼下慢慢长大,我对他的关注甚至比温儿还多!我知道他被陶希仁教得很好很好,我希望他能就此好好长大、平平稳稳过完一生,对得起他、对得起皇帝、对得起大家……我本来可以阻止的,如果我坚持调查黛君和舒太妃的计划、早些揭穿她们的野心,睿儿就不会进退两难、牺牲自己……旋风被黛君害死,我知道睿儿在偷听、故意叫他知道……我只想让他们母子离心、以后有什么事也更好争取他的支持,是我太贪心了……他们说得没错……”

赵熹已猜出大致情形,温声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已为所有人准备了最好的结局,可他们也是人啊,也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求仁得仁,就是最好的结果。睿儿不该死,但在他做下决定的那一刻、心里也是骄傲的吧,骄傲自己能承担这一切。”

“可他还是被辜负了,舒太妃带着国玺和公主投奔了江州,那些他想保护的人、又被他们推下悬崖!”

“那不是他的错,更不是你的错,”赵熹目光锐利,“犯错的人该承担错误的苦果,他们不肯吃、我们就塞进他们嘴里。”

承平轻松许多,弓着身子将头靠在赵熹肩上:“我并不是没有见过尸体,北征西讨、尸山血河,我从没怕过,可我却不敢、不忍看看睿儿……我也怕,怕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我的父兄、甚至、甚至是你,会像睿儿一样……”

赵熹抱住承平,柔声道:“承平还是个孩子呢……没事的,也许生死有命,但我一定会陪你到最后。”

李睿自杀而死,这是大逆不道、是大不孝,国公本不欲大葬,承平坚持风光大办,最终以江胶可能借此做文章为由劝服国公。最终国公追封李睿为仁安王,下葬皇陵。

也就在追封诏书下达不久,江州出讨逆诏,言先帝被害、大殿下李睿本应继承大统,平州国公李隆运污蔑胶州女吴丹阳、青州秦氏、胶州吴氏为公孙氏同党,狡言先帝大仇未报、大殿下不当继位,自专代国,摄政行权。至今年,青州平、吴丹阳死、吴氏自请谢罪,李隆运不念皇恩、不备大殿下登位,反谋自立,逼迫大殿下自毁宗庙、让位李贼。大殿下顾及祖先宗室、江山社稷,不肯顺服,遂为李贼所害。江州黄氏三代忠良,不忍看小人窃国,故救出舒太妃及公主,召天下忠义之士,共讨李贼。诏书后印国玺为证。

讨逆诏一出,胶州及南方诸州分分响应,北方各地也议论纷纷。国公一生惜名爱誉,临了被泼了一盆脏水,气急之下竟然卧病。此情形下李睿后事越发隆重,至于江胶,唯有一战。

第252章 退让

宫室之中帘幕沉沉、香烟雾雾,弥漫的檀香都遮掩不住药材的苦涩。承平端坐在床榻边,手中捧着玉碗,轻轻吹了吹,用小勺舀起一点探了探温度,然后才一点点喂给国公。

国公半躺在床上,腰下垫了几个软枕替他支起身子,但毕竟还在病中,喝药不太顺畅,喝两口就要鞋上一歇,加上药有些苦,喝了半碗,国公便摆手、不肯再进。

承平劝道:“良药苦口,您还是再用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