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为报恩、为自己,豪情义气不是只有男人们讲的,女人也不是只围着男人转的,”赵熹将账册拍在韩东身上,“少自作多情了。总账理出来没有,拿来我看看。”

韩东愣了一下,甩甩头,和赵熹看起账来。

赵熹回家时天色已暮,进门正好遇上从宫里回来的承平,不过承平面色严肃,见到赵熹才有了些微笑意。

赵熹担忧问道:“宫里出什么事了么?”

承平边走边叹:“别提了,二十八又不祭了。”

“啊?那你这几日不都白忙了么,而且说不祭就不祭也太过儿戏!”赵熹想了想,问,“不会是黛君又找国公说了什么吧?”

承平赞道:“爱妻果然明察秋毫!父亲说先帝去世已有五年、该隆重举办才是,所以要改到年后、并召各州郡公前来祭拜,顺便讨论一下以后的事……”

两人已走至屋前,赵熹停下脚步:“以后的事?国公要改朝换代?”

婢女撩开门帘,承平叹了口气,迈入屋中:“祝他心想事成吧!”

赵熹跟进屋去,婢女替二人更衣。

“可未免也太过仓促!黛君难道同意?舒妃那边又如何?睿儿呢?总要先同陶希仁和诸朝臣商议过罢!还有胶州和南方几州,他们不同意、闹了起来,又如何!”

承平亦头疼得很:“听父亲的意思,妹妹和舒妃都不反对,睿儿自然是听大人的;父亲就是想借此机会探探诸臣、各州的口风,若顺利就顺水推舟;若不顺利再做打算。”

赵熹皱紧眉头:“难道舒妃想联合江州?”

承平道:“她不过一个后妃、毫无价值,怎么能说动江州!黛君是李家人,总不会蠢到依靠别家吧!我倒是担心她们在大奠时做些什么……”

赵熹猜测:“传国玉玺,在舒妃手里!”

承平点头:“很有可能。不过那东西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真的生出百万大军,就算给了江州、只要睿儿还在京都那东西就毫无用处,甚至还能帮咱们一把!父亲同意她们弄这大奠可能也是想趁此机会看看清楚那些拥皇派究竟想做些什么。”

赵熹仍不放心:“你妹妹可不怎么聪明,万一她真犯了蠢、把睿儿带到江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