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承平回屋后将夜里的事细细说与赵熹。他挨在赵熹身边,道:“我不瞒你,我与婉月是青梅竹马、不懂事时也说过丈夫妻子之类,虽读书识字后知道了男女之别、但婉月对我的情谊我一直都很清楚,曾经我也想过以后会与她相伴一生。后来遇到了你、体会了铭心刻骨、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但我与她毕竟是总角之谊、又有些愧疚,总希望她过得好些。先前知道她嫁为人妇我还松了口气,没想她竟坎坷至此……”

承平长叹了口气,赵熹默默握住他的手,听他倾诉。承平继续道:“我已有了你,绝不会另娶他人,母亲的计划是万万行不通的。我想,能不能请你想办法去见见她、瞧瞧她如今究竟如何,若她当真辛苦咱们就把她接出来,或是自己生活或是另觅佳偶,总不必在别人家受累。”

赵熹认真听承平说完,见他坦诚真挚,笑道:“看你神色严峻以为发生了什么,原来是这事!婉月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我很喜欢,这次回来还想怎么没看到她,原来如此。放心,这事交给我!”

承平奇道:“你同她很熟悉么?”

赵熹调皮地眨了眨眼:“那是自然,我们可是兴趣相投的朋友呢!”

承平知道赵熹非小气之人,但事关自己他还是担心赵熹会有些不悦,没想赵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同婉月交好一般,承平自己倒有些吃醋了:“嗷,竟不知你还同她是朋友,我还以为你的事我都知道呢……”

赵熹嬉笑着靠近承平,抬手摸了摸他的脸:“我们都喜欢同一个人,自然是兴趣相投了!不过便是至亲,有些东西也寸步不让呢!”

承平满足地红了脸,将赵熹拉入怀中,又是一夜温存。

在赵熹看来,想见婉月递封帖子去冯家见就是了,可谁知道对方竟将他的帖子挡了回来,说是三少夫人寡居不喜见外客。冯家虽不及李、刘、魏三家,却为司寇、掌管平州刑狱,承平如今无官无职根基浅薄,轻易也不好得罪。赵熹只得遣人多方打探,又寻到承平大姨母说了如此这般,最终由大姨母出面约婉月初五至白云寺上香祈愿,冯家这才同意。

白云寺赵熹常来,也曾与承平一起游览。还记得先前来时流民满后山,如今佛音如昔,流民依旧。赵熹与承平重游故地,指着院中流民道:“待寺庙道观只见佛仙不见氓流,那才真是功成名就呢!”

承平苦道:“天下一统还遥不可及,你又给我派了新活,若咱们真能如日月永驻就好了……”

赵熹哈哈大笑:“那岂不成了老妖怪!放心,咱们携手共进,成就成、不成便罢,人生有限、子孙无穷,他们定能继承咱们衣钵,改换新天!”

承平望着赵熹笑颜,心想,江山美人,谁人能舍?只盼日子慢一些、长一些,让我尽享人世之欢!

二人又问了流民来处、难处,同大家说了会话,沙弥来报冯家女眷已到,二人才又一起离开,前往庙中。

白云寺常常接待平阳官署,庙中有许多厢房瓦舍供女客们休息。承平身为男子不好进入,只在庙里等候,赵熹一人进入院落,由大姨母侍女引至大姨母与婉月所在屋舍。

赵熹站在屋外就听到屋中有嘤嘤哭泣之声,待侍女禀报完毕将他领入屋中,就见婉月和大姨母并排坐在屋中塌上,大姨母面上还有泪痕,婉月也双目通红。

十多年过去,婉月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机灵可爱的小丫头,她大了、也老了,素衣净面、头上之插了一支玉簪,虽面貌同先前差别无几,可眉宇间却愁云笼罩、苦雾难拨,似失了水的玉兰,枯萎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