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怀章忧道:“还是因为陶夫人和先帝的事么?可他都同我们一起去平阳了,若还放不下为何不拒绝呢?”

赵熹笑道:“这便是儒生了!投了我们是为天下、划清界限是为气节,旁人看来他已没了忠贞、这般别扭不过故作清高,可他恰恰是出于自己的坚持,虽无人赞无人解甚至毫无意义也不能动其志改其心,他与我和承平一样,自私的很呢!”

怀章不能理解,只问:“那咱们怎么办呢?要不还是请他来好好谈一谈、说开了也就好了!”

赵熹摇摇头:“他心里清楚着呢,又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我这人也倔得很,我喜欢的就偏要、岂是他不肯就算的?总有他心悦臣服的时候!”

这话霸道,可不如此也就不是赵熹了!怀章知道赵熹素有分寸、又无恶意,便知能无奈地摇摇头,低头去逗李淳和冀然了。

相比之下黛君反而安静得多。她本就是偷偷出宫,不敢以贵妃身份露面,对外只称是李家亲戚前去投靠,路上只待在自己马车里,除了有些无伤大雅的要求,其他时候安安分分。李睿虽顾念母亲,但毕竟年少、活泼好动,不愿坐在车里、多跟在承平和赵熹身边,尤其赵熹武艺超绝叫李睿好生佩服,虽相处日短李睿待赵熹比承平还要尊敬些。

半月之后,车队终于到达平阳。

一别十年,平阳比先前更加繁华,已是傍晚,农人荷锄归家、商贩叫卖不绝,顽皮的孩童、游方的异客戏闹街边,逃难的灾民、流浪的乞人躺傍角落,夕霞渐染,矗立百年的城池等来远归的游子。

郡公府已装点一新,上上下下往来匆忙,比过年时还热闹。陶希仁等已安顿在别处,剩下的全是李家人,大家直入后堂、衣衫未换先去拜见亲人。

堂内李夫人、魏氏、承盛承泰两夫妻及几个小辈已等候多时,承平见到母亲已然两鬓斑白心中愧念难当,快步走到堂上跪下叩拜不起,哽咽道:“常云父母在不远游,儿子一去十年、不能侍奉母亲身边,万分不孝,求母亲责罚!”

李夫人倚在贵妃榻上双眼通红,敲了敲桌案,道:“起来,到我身边来!”

承平不敢起身、膝行上前,李夫人一把揽住承平、捶着他的脊背哭道:“你这不孝子还记得为娘么!十年、十年啊,整整十年!我的儿,娘好想你!”

承平虽已近而立,趴在母亲膝头还像一个小小的孩子:“是孩儿不孝,叫母亲忧心!今后孩儿一定好好侍奉母亲、弥补十年忧思之苦!”

承盛夫人银月面、杏仁眼,端庄温婉,看着很是娴淑,瞧李夫人哭得厉害起身走到李夫人身边轻轻为她拍背,劝道:“游子归乡可是大喜,何况三叔叔这一回来带了许多人,这屋子里满满当当全是李家子孙、一下就热闹起来,咱们正该高兴呢,母亲怎么反倒哭了?”

李夫人看来很是喜欢这儿媳,听她说完擦了擦泪,笑道:“秀荷说的是,正是好日子、不该哭的!你还没见过承平吧,这就是你三叔叔!”

承盛夫人秀荷向承平做了一福:“见过三叔叔。”

承平忙抹了把泪,向秀荷还礼:“见过大嫂,让大嫂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