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寻常时的霍隐,全然不似入魔时易怒易躁,反倒十成十的好脾气,瞧着老实且谦逊。

“霍某之所以策反常霖,乃是不信大周朝的文武百将,亦不信贪生怕死的门派。若来日贼寇攻城,如常霖之类的小人与敌人里应外合,倒不如事先挑出来灭了满门,便也不必忧心其他了。”

“果真如此,是否该夸一句霍掌门大义?”方柳却似笑未笑道,“说着大义凛然的话,恐怕还是为了灭门之后,从旁的门派里搜刮来的财物及功法,继而收为己用。”

否则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调查、铺垫加以威逼利诱,又有十数高手从关外翻越暗路行至关内,只为将关内还未曾投敌的门派灭门。

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霍隐抿唇:“霍某不会否认确有此心。”

方柳但笑不语,静候他接下来的话。

霍隐便继续说道:“可归根结底,一方门派隐藏关外并非易事,贼军驻守的城镇轻易去不得,绛云刀宗也不过是占据三处村落,挖了堡垒地道才勉强延续至今,何况还要分出心神探查外邦兵力虚实?”

闻言,方柳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策反常霖一事,或许有提前清除奸细的道理,却也是为侵占寻个正义的由头。

古来起义者,多靠所谓百姓接济、劫富济贫,关外虽有许多子民仍心系大周,可百姓尚且民生艰难受尽压迫,又如何能支持得了绛云刀宗的反抗。

何况门派掌门时常走火入魔,更适合做这等亦正亦邪之事。

方柳不做评价,不过时势造就罢了。

闻行道虽未同去寒州城,却也从霍隐的三言两语中,推测出了事情的全貌。观霍隐服下消散内力的解药,他拧眉不悦道:“既如此,暗示常霖派奸细前往武林盟又是为何?”

自认出闻行道,霍隐便知他定会询问此事,故而从善如流回答道:“因霍某不信武林盟,希望能了解武林盟内的动静,仅此而已。”

闻行道冷笑:“不信?霍掌门对武林盟又知晓多少。”

“不多。”霍隐直视对方道,“听闻新国都建在尚京城,与武林盟总舵相距不远。故此,霍某才令常霖派了奸细,探查武林盟是否也要如缩头龟似的,夹着尾巴一退再退。”

大约是见惯了溃败的周军、举宗搬迁的门派。

在霍隐心中,武林盟亦不过如此。

闻行道:“此事不必霍掌门操心,届时武林盟自有决断。”

霍隐:“可闻……将军,你自小在武林盟长大,难道就不感到奇怪么?”

不知所云之言,闻行道冷眼相对。

霍隐并不在意,继续说道:“武林盟自诩匡扶正道,武林盟主又是天下门派之主,然而自多年前合力铲除魔教之后,可还做过一件举全武林门派之力,为天下百姓打抱不平之事?”

闻行道淡声道:“霍掌门懂得挥刀之道,却未必懂得各方制衡之道,若当时武林盟一声令下,难道绛云刀宗便愿意上山入海听从调遣?”

先前郭征当得盟主,为人处世自有他的道理。

江湖各门派人心不齐,各有各的利益考量,举全武林门派之力并非易事。如今这番局势,尚且是方柳一步步促成,天下门派并非武林盟的傀儡。

“是霍某想当然了。”霍隐神情平静接受批评,“实不相瞒,若非常霖返回寒州城多日,却迟迟不曾回信说明奸细是否潜入武林盟,霍某本不打算现在便对寒月宫下手。”

这样一来,也就见不到方柳。

听到此处,方柳施施然挑眉道:“如此,倒要怪我们铲除奸细了。”

霍隐忙低头说:“不敢。”

算起来,他与方柳相识不过三四日,得见其真容更不过寥寥几盏茶的时间,可不知为何,却总下意识顺着对方。

许是方柳能压制走火入魔的自己。

又或许是因其令人不敢细瞧的容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