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手加入,地面很快就变得干净整洁。
姜易云在摊位上卖衣服,只看到自家小卷毛的头顶,在人群中若隐若现。
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从哪儿蹭了一根橡皮筋,头上扎了个小揪揪,竖得笔直,看起来就更加明显了。
他想去找宁乐意,但生意格外好,没办法只能继续卖货。
现在很多人过日子还是很节约的,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
姜家这次义卖,不仅是拿了福利院他们那边捐赠之后用不上的衣服用品,还从厂里把一些库存也拿了过来。
价格差不多就是正常零售价的1-2折。
这些库存其实以这个价格,是很容易清掉的。
但姜宏宇觉得还是干脆义卖,换点钱给更需要帮助的人更好,反正他也不差这点钱。
他原先一门心思想着做生意赚钱,刚开始是想给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想着自己老婆一个千金大小姐陪他过苦日子太委屈;后来老婆早早去世,他心里面又跟老丈人憋了一口气。
偏偏这口气还没法出。
毕竟他老丈人再怎么样,对他儿子可谓尽心尽力。
外公对外孙好,谁都说不出话来。
姜宏宇嘴上不说,心里面却想:我儿子需要的,我这个当老子的能给。
他这些年的精力,全在发展事业和儿子的培养上面。
也就是这几年,姜易云逐渐成长了起来,他的事业上了轨道没那么忙了,关键是“小儿子”一家都比较热心公益。
他才意识到,在自己生活的家乡,原来还有那么多生活困苦的人家。
他那些堆在仓库占库存积灰的衣服,对这些人家来说,可能是最体面的衣服,哪怕穿在身上没那么合身,款式也没那么时髦。
姜易云看着自己老爸熟练地给人挑选衣服,选的尺寸款式都符合顾客的情况,不由得一眼又一眼地看向他。
姜宏宇注意到,没好气:“这么看我干嘛?”
其实比姜易云的眼神更加震惊的,是服装厂负责过来临时加班的几个本地员工。
万万没想到,平时高高在上的大老板和太子爷,竟然会亲自下场摆地摊,卖货还特别像那么一回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父子俩就是摆地摊的呢。
“爸,你怎么如此熟练?”姜易云小声问。
姜宏宇白了他一眼:“我怎么不熟练?我就是摆地摊起家的好嘛!”
至于给人挑选衣服的眼光,那是几十年在这一行里练出来的。
其实这么说不太准确。
他最初就是在服装厂上班,借着便利和老婆拿服装厂一些手工订单,像是简单的绣花钉珠之类的活,发给村里的一些妇女做,再收上去交给工厂,自己赚一点辛苦费。
慢慢他们攒了一点钱,就买了缝纫机,开始自己设计打板做衣服,再拿去摆摊卖。
那时候就他们夫妻俩自己做,根本做不出多大的量,还得兼顾工作,赚钱的速度比起现在来说,简直就跟蜗牛爬似的。
不过想想那时候一个月能多赚十块钱都觉得特别高兴,现在明明已经能够多赚那么多钱了,反而没什么感觉。
等上午的义卖会结束,中午就近回到鸿园休息的时候,姜宏宇就给他们讲古:“那时候买缝纫机还得要票,可不容易了。我们服装厂当时效益好,过年才有两张,上面领导们分配不均,只能拿出来给全厂职工抽奖。”
他说着,拍了拍姜易云的肩膀,“你妈运气好,抽中了一张。当时厂领导还暗示要她把票让出来,啧。我们当时就借钱买了第一台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