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藏珠 泊烟 1987 字 3个月前

李绛和李晔进了宫,跟在宦官的身后,走进甘露殿。这一路上的气氛都很不寻常,李晔注意到,守备似比平日还要森严。甘露殿的地上铺着厚厚的毡毯,放置一座半人高的雕刻八仙过海的鎏金博山炉。殿中云雾缭绕,两边的横排窗透进外头的日光,整个大殿显得十分缥缈空旷。

贞元帝坐在上首,太子李诵,舒王李谟和舒王妃崔清思分坐两边,除此之外,再无旁人。李绛向他们依次行礼,然后说道:“不知圣人急召臣和臣之子,有何要事?”

贞元帝近来气色不佳,双手放在膝头端坐着,声音略显浑浊:“李卿,朕有一桩旧事想要问问你,是关于火袄教的。”

李绛心中一动,还是冷静地回到:“圣人请问。”

贞元帝的神情十分端凝:“你与火袄教的圣女,到底是何关系?当年火袄教参与延光一案,你是否也牵涉其中?”

此话一出,整个甘露殿越发安静,太子李诵甚至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原先不知,圣人忽然召他来甘露殿做何,后来看到舒王和李绛都来了,直觉不是什么好事。没想到是关于延光姑母的案子!这都过去多少年了,为何又旧事重提?

片刻之后,李绛沉着地说道:“臣与火袄教圣女的确有些私交往来,但那些都是明面上的事,火袄教出事以后,臣已与她划清界限。不知圣人听了谁的话,有此一问?”

“李相撇得倒是干净。难道你以为火袄教覆灭,重要的教徒都死得差不多了,便无人指征?”崔清思笑了笑,看向李晔,“有人说你当年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去火袄教找他们的圣女,这件事可当真?”

李绛面容严峻。这件事本来极为隐秘,舒王妃是如何知晓的?可看她言之凿凿,想必是手上握有证据,瞒也瞒不过去。他索性承认道:“臣的四子出生时身体虚弱,听闻火袄教圣女医术了得,治愈教众无数,被奉为神明。臣抱子求医,莫非也是错?”

“不愧是李相,竟将理由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既然你说你与火袄教圣女并无私情,只是明面上的关系。那么我请个旧人进来,你且看看看认不认识。”崔清思说完,朝外喊了一声。

宦官立刻带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汉上来。那位老汉穿着葛布衫,踉跄着跪下,畏畏缩缩地看着周围,想必是从来没到过御前。

“草,草民见过圣人。”老汉说完,便趴在地上,不敢再动了。

贞元帝威严地问道:“堂下所跪何人?”

那老汉哆哆嗦嗦地回道:“草民本是火袄教总教的一名护法,跟在圣女的身边做事。火袄教出事以后,草民弃暗投明,一直安分守己,再未提过火袄教的旧事,还请圣人明察。”

“今日找你来,并不是问你这些。你回头看看,是否见过那个人。”崔清思说道。

那老者闻言,胆怯地回头望了一眼,与李绛四目相对,一下惊起:“你不是常来总教的那位郎君么?这么多年,你的容貌倒是没什么变化。我们在圣女那儿见过几次的,我对您印象很深刻。这位,这位可是那个你抱走的小郎君?”老汉又往李绛的身后看了一眼。

李晔从未见过这个老汉,疑惑地问道:“您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