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阴云笼罩着这片天空。

燕明写€€信跟谢君竹聊起这些事情。

如陈烈所说,西绸的确屡屡率军来骚扰边境,但许多€€临清的百姓也见怪不怪了€€,临清这个地€€方在启云国€€界中是很突兀的,这个州县的南北西三面与三个不同的异国€€相邻,莫说现在西绸军的小打小闹了€€,十几年前甚至有离国€€将领冲破关防砍杀守城将领,将守城将领的脑袋挂在城门上€€这样€€的血腥场面。

大风大浪过来了€€,何惧这样€€的小打小闹。

燕明问道,既然如此,为何那么多€€临清人往青州涌入。

古代通书信不像现代发信息那般方便€€快捷,消息在这边发出能很快得到那边的回应,时常发生他将书信寄送出去€€几日后都没有收到回应,等到下次收到回信的时候,已经将自己在上€€一封信里提出的问题忘记了€€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现在学€€乖了€€,每次写€€信都要写€€好长€€的几封,要一气儿将自己想问的问题问完。

可一连等了€€几天也没有收到回信,这让他不禁有些担忧。

这几天他确实能感觉到青州城整个城市的氛围都变得有些紧张,具体表现在,平日里他能见到的街坊上€€的邻居都变少了€€,大家都在尽可能减少外出,但紧张并不是害怕,那是普通的人们对战争最为本能的忧患。

第98章 不语

从临清往青州大€€量涌入新民的高€€峰期已经过了, 仿佛百姓们€€也只€€是默认了这是西绸又一次的败退,他们€€又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生活。

可海面€€的平静之下, 是看不见的、汹涌而来力携万钧的波浪。

主考官是由京城派人到各地主考, 为防止路上有意外情€€况出现,往往提前许久就€€会出发。

六月中下时,燕明随着€€陈烈一同出城迎接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的考官。

与他们€€二人同行€€的, 还有青州知府, 一个王姓的小老头,看着€€总是笑眯眯的, 极为和善。

青州和临清都算是贫瘠之地,地广人稀,虽然赋税相对来说低, 但是生活比不得旁处优越,出头机会少, 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往往都会早早离开这里, 去更富庶更繁华的地方发展。

也就€€是说这地更适合养老。

这位王姓的知府, 是某一年的榜眼,被€€皇帝调到了这样偏远的州县, 因为没有显眼功绩作为, 在青州知府的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

“历练?”燕明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说法,有些新奇。

在场这样多高€€官的场合之下, 陈烈一个小小指挥使身份实在是不够看, 偏偏青澎这时候也忙得不可开交,诸如“保护好京城来的考官”这样的小事便只€€能交给陈烈, 他领着€€兵,肃着€€脸, 远远地在最外围守看着€€,哪怕街道上的情€€况看上去没有任何异样,仍是一派和平安乐氛围,他的目光也没有一刻松懈。

他站了个极为隐蔽不显眼的地方,燕明也跟着€€躲在一旁。

听见燕明发问€€,陈烈侧头淡淡瞥了他一眼,复而又收回目光,他是知道师父府上这小师弟不久前因为摔伤脑袋记忆不完整,故此没多惊讶,声音低低地同燕明解释。

“圣上喜欢将从科举考试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佼佼者下放到偏远的地方去历练,”什么纸上谈兵的道理他一个武官也不懂,他只€€知道,“陛下不喜那种只€€会考试,而无其他过人之处的进士。”

或许是因为对本朝了解甚少,一提到状元,燕明脑袋中忽而闪过了那个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温三元,这样惊才绝艳,才华绝世的人,也是先去穷乡僻壤灰头土面€€地历练吗?

陈烈理所当然一点头,“这位温大€€人,去的是本朝最荒芜贫瘠之地,英州。”

当然一年之后就€€得以拔擢至秘书€€令史,离开了英州,再之后这位温大€€人的情€€况如何,他就€€不得而知了。

燕明皱皱眉,感觉有些不对劲,既然英州偏远又穷僻,缘何英王当年还要自请去这样恶劣的地方。

关于英王,燕明其实有从他人口中里听说过不少他的传言。

其他的王爷都是先有封号后有封地,可这位英王爷因为一立国便被€€立为了太子,后来被€€人揭露贪污受贿,此后虽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可那受贿之人却是他极为亲近之人,如此坐实了他认人不清,才行€€不配于储君之名,他自请废了太子之位,待八皇子在历经一番争斗,荣等大€€宝之后,又匆匆自请去了英州,做了一个潇洒王爷,从此再没回过云京。

可这说到底也并不是什么天怒人怨的罪过,废太子这件事就€€已经很出乎意料了,选择去英州这样一个穷苦的,几乎已经是朝廷的流放之地,更是让人意出望外。

不明白这英王爷究竟在想什么。

如此又风平浪静地过去一月的日子,哪怕是分别在相邻的州县,燕明和谢君竹仍然是通信交流,可不知发生了什么,燕明收到的回信间隔时间一日比一日长,一边觉得是考试在即谢君竹无暇分心,一边又担忧临清的形式。

不知是启云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军队太过自信,还是早已经习惯敌国一阵阵的,时不时的骚扰,如今青州人民也没有人愿意再花时间去讨论西绸这个屡屡率军进犯的小国,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即将到来的乡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