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贵妃种田记 解大花 3279 字 4个月前

第55章 幸福小日常

杨宇又把那枚银镯子给了高宝儿,并跟对方说明了意图。高宝儿十分感动,千恩万谢地将镯子收好了,至于他想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杨宇也没有再管。

此时已值仲春时节,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旺财和旺福每天躁动得不行,在房前屋后四处乱跑,尤其是旺财,狂野得很,每天都去招惹鸡鸭,种在屋后的蔬菜也被它啃坏了好些,杨宇不敢放它出门,生怕他祸害了邻居的庄稼,就把它们锁在了院子里。说来也古怪,这两只狗子平时淘气的不行,唯独看到李瑁乖乖的不敢再撒野,因此李瑁又多了个“驯兽师李师傅”的光荣称号。

杨宇又去了一趟临安县城,见年后食肆生意仍旧红火,便彻底放下心来,不再担忧了。他又顺便去柜坊查了一下余额,物价果然又涨了,他在考虑要不要把绢帛全部换成黄金。在唐代,金银并非主要流通货币,主要用做器具打造和纹饰描绘。而由金银制成的钱币,多用做赏赐、馈赠。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开元元年,皇帝在承天门宴请王公百僚,并抛撒金币作为赏赐。但将绢帛全部换成黄金,这样做太过显眼,最终杨宇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又过去半个月,那位马车夫帮杨宇将那根八棱海棠从余杭郡捎来了。杨宇跃跃欲试,却又十分忐忑,他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生怕失败。

高宝儿建议道:“是否请程家兄弟帮帮忙?”

“还是算了,他们最近在忙春耕,恐怕没有时间,而且他们也不懂嫁接技术。”

这里除了杨宇,没有人懂什么嫁接栽种,因此还得是他硬着头皮上。

杨宇找到几个小花盆,打算先小范围尝试,如果成功再往地里移栽。他又挑选出来十根品相完好粗壮的树枝作为砧木,并将高宝儿曾经居住的屋子改造成了温室。

苹果是喜好低温干燥的温带水果,要求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还要保持适度的日光照射。江南炎热潮湿,好在唐代的江浙沪地区,气温还没有高到那么离谱,勉强可以尝试。杨宇把栽种着砧木的花盆摆在房间里,在门窗上悬挂黑色布帘,白天掀起来,晚上挡回去,夏天可以隔热,冬天则可以保温。

杨宇又亲自挑选了十几根长势旺盛的苹果树枝子做接穗,现在刚好进入四月份,正适合嫁接。先将接穗在水桶中浸泡两日,嫁接时,十个花盆,三盆劈接法,三盆插接法,四盆靠接法。全都由杨宇亲力亲为,全程小心伺候,接下来就是日常护养以及等待了。

全部弄完后,杨宇才松了口气。他已经尽力了,至于结果怎样,就看老天爷是否赏这碗饭吃了,或许一年左右就能出成果,或许也要等上三年五载。

不过没关系,只要有家人的支持与陪伴,生活有目标与希望,每天都是充实且幸福的。

一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一年期间,整个大唐王朝、桃花村以及杨宇家,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第三年,皇太子李亨已在灵武自行登基,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辉煌荣耀的开天盛世已经彻底成为历史,成为无数人难以磨灭的光辉记忆,但战乱带给黎民百姓的苦难却仍在蔓延,也在某些人心中造成无法释怀的伤痛。

得知皇兄登基,父亲被迫成为太上皇,李瑁消沉了好多天,不吃不喝,沉默寡言。杨宇知道他心情不好,但也不好多评价什么,只能默默陪伴对方,陪着他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

物价持续飞涨,但令人感到庆幸的是,战火未曾波及到他们生活的地方。安史之乱,主要受灾地区是北方与中原,江南东道在此时还属于“偏远地区”,且没什么官僚势力在,因此人民生活还算稳定。马上还会发生睢阳之战,安禄山这个乱臣贼子也要没命了,这都是加速结束安史之乱的重要事件,只要把这几年熬过去,往后又能迎来很久的太平日子。

桃花源外纷纷扰扰,桃花村内却喜事连连。

黄大郎的妻子生了个白胖儿子,把黄村长一家乐得合不拢嘴,大摆宴席,宴请全村乡亲。杨宇他们也送去一份厚礼,黄村长不住道谢,并当场认下杨宇做孩子的干爹。黄大郎挺成熟稳重的一个汉子,在儿子的满月酒上,抱着儿子手足无措,激动地哇哇大哭,惹得怀里的儿子跟他一起嚎啕,当真是在全村人面前丢尽颜面,惹得他妻子笑骂了好久。

黄记食肆也被黄五郎、黄小郎两个族兄弟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年底的时候,黄小郎终于得到了林家人的认可,向林小姐提亲成功,预计在年后挑个好日子办喜事。

还有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许小郎犯浑,被人狠狠地收拾了一通。

许家卖女求荣的计划落空,许家人心有不甘,逼着许小郎去临安县城读书,指望他能够考取一个功名回来,好光耀门楣,也让他家扬眉吐气一回。奈何许小郎一没天赋、二没耐性,不但读书不用功,还结交了几个纨绔子弟,整日与这帮人厮混,流连青楼赌坊,吃喝玩乐,把学费败个精光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外债,被赌坊养的打手揍了一顿,只得伸手跟家里要钱。

许大娘听说儿子欠下好些外债,险些没气得晕过去,却又担心宝贝儿子出事,也只得咬牙把钱给了。许小郎读书读不成,做事也做不踏实,许大娘便又动了给儿子娶妻,叫他收心的念头。奈何许小郎的名声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早已臭得像是茅坑一样,县城姑娘也瞧他不上,这事便又黄了。许大娘彻底没了法子,只得厚起脸皮,去找已出嫁的女儿,叫许小娘给女婿吹耳边风,帮忙给自家儿子在余杭郡内寻个差事。

许小娘早就对娘家失望、厌恶至极,连面都没露,直接让人捎话回来。

“母亲先前经常念叨呢,嫁出去的女儿便是泼出去的水,我既已出嫁,从此便是夫家人了,娘家的事与我何干?就算母亲想把我这盆水收回来,那也得先看看哥哥是个甚么模样的人,这般不争气、扶不上墙的人物,我可拉不下脸面来,去求我的丈夫。”

许大娘得知此事,险些没气个倒仰,在家里大骂女儿不孝,惹来邻里一通嘲笑。

许家人只得求了余杭郡那一脉的许家,给了许多好处,托他们给许小郎谋了一份闲差,好歹是将他打发出去了,桃花村内顿时清净了许多,大家的日子要多舒心有多舒心。

杨宇家中,高宝儿的烹饪技术越发精进了,只是他的簪子也不晓得送出去没有。李瑁时不时去山上、田里转转,浑身肌肉越发结实有力了,用不完的精力便在夜里发泄到杨宇身上。杨宇被滋润得越发水嫩漂亮了,白天伺候苹果树,晚上伺候心上人。

年底的时候,嫁接的苹果枝子死了大半,只活下来三株。即便如此,杨宇还是开心的不行,越发小心呵护着,打算年后开春,试着将它们栽种到土地里面去。

秋收过后,桃花村全村大丰收,除去赋税,程大郎送来的粮食将家里的谷仓堆满了。能够吃上自家田里生产的米面,杨宇既开心又满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这天一早,杨宇搂着暖乎乎的李瑁赖床,忽听仓库处传来一声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