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竺年仰着脖子说话难受,甲板上擦得很干净,让他们都坐下,才说道:“可能你们对朝中的事情不太关心。有一年,御史台的苏大人等人反对在蒲岭修路,认为会伤到‘龙脉’。正好过年,我就让苏大人他们去‘龙脉’上过了个年。前后不到半个月吧,他们就哭着回来了,说是山里头的日子太苦了。

你们现在这样,按原来我应该让你们去和那些俘虏住一起的。

不过你们既然能够上到这条船上,我给你们每人的花费就已经不下五六百贯,总不能让这么多钱都打了水漂。”

京城、沃州等地,很早就有去海外的商旅业务。

船票是公开售卖的。去往新京的最普通的单人单程的船票,一张最低是一百贯。船上食水昂贵,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这些师生都是拖家带口去的,一家人的单程费用,就已经有五六百贯这么多,足够在京城买下一间地段略偏的小院子。

他们这些人确实没有什么来自于真正贫苦大众的。就像吴灲,再怎么落魄,也只是买书买文房的时候用的差一些,而不是像红二、钱银他们那种鞋袜都用不上的穷。

但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几百贯,去海外长个见识,绝大部分人家哪怕有这么多钱,也是不愿意拿出来的。

像沈化那种东州知府的衙内,一个月零花钱也就是二三十贯,已经是非常多的了。

书院的大部分先生,基础的俸禄到手就十二三贯。

当然他们要是有所成绩,奖金很可观。而且书院包吃住,发四季衣物,家眷也可以间接享受书院的福利,拿到手的钱几乎不需要开销在日常生活中。

有人就说道:“殿下明明有能力,为什么不让他们过得更体面一些呢?”

“我给他们干净的食水,给他们治病,在你们看来这不像个人样。”竺年的视线落在说话的人身上,“我有能力,所以我把这些东西无偿提供给他们。你有能力,是不是也该给他们一点帮助?船上有可以花钱购买的衣服、食水,你可以用你的‘能力’来帮助这些人。那你为什么不帮助他们,让他们更体面呢?”

船队的条件是非常好的。

像竺年所在的这艘船,食堂就有五个,任何时间去,都能吃到热食。

食物的品种花样繁多。除了生鲜蔬菜的品种少一点,其它类型的食物每天都不重样。

像他们这些船上的人,每天都有三张正餐票和两张点心票,压根用不完。

每个人的船舱里,都会提前准备一份包括手巾、肥皂、拖鞋、防晒护肤品、水盆、牙刷牙膏等等日用品。船内的寝具也都是新的。

当然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自然有人会有更高的需求。

绝大部分船上都能满足,甚至还有一个梨园的戏班子可以点戏。

这样好的条件,对比之下,显得那些海盗俘虏的生活更加凄惨。

但现在听竺年这么一说,他们扪心自问,素昧平生救了人,还给饭吃给病治,难道还不够好吗?

他们愿意花钱给那些人买大鱼大肉蔬果点心吗?

“这些都不去提。你们学校的卫生常识课,是没教吗?”竺年说着,语气就严厉起来,“面对这么一群人,你都不知道人家身上有没有传染病,就想把人放出来,和船上其他人混居?不知道每年大梁因为疫病死多少人?真该让你们去那些绝户村看看。”

大梁开国至今,总体风调雨顺,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但大梁领土广袤,每年都会有一些灾难发生。

干旱、水灾、地动等等,当然也有疫病。

只是现在大梁不断在修建道路,通讯和救灾的速度远超以往,导致外人看来都是一些小灾小祸。

但大梁建国至今还不满十年,这些人中年级最小的也有二十岁了。十年前是什么样子,他们都还有记忆。

城外因为受灾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并不鲜见。

一些没有城墙的地方,饿殍遍地。生疮流脓是很常见的。

他们的课程中,就有相关的治理学问。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有些只是邸报上的一篇文章,也有人跟着去过一些地方看过。

但考虑到安全,书院不可能真的带他们去灾难刚发生的地方,只能挑距离书院近且安全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