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计哒哒哒跑回来,拿着一个小红通通的瓷罐子小心递到桌上:“那边的管家让我把这个给东家。”
这么漂亮好吃的糖只用个布袋子装,用这么漂亮的罐子装的会是什么啊?
尉迟兰就打开盖子舀了两勺辣椒酱到自己碗里,又问竺年要不要。
竺年心里面想,但身体不允许,还是摇了摇头:“我吃清淡点。”给掌柜父子解释,“就是辣椒酱。这边应该也有种?”
“有的。”作为一种重口味的调味料,又很好种,似乎也没怎么推广,这些年就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乡间和小城镇,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门前屋后种着一两棵。有些爱吃的就多种一些。
另外就是辣,好下饭。哪怕新朝盐价骤跌,对于普通百姓依旧是一项必须得用钱去购买的货物。很多农民大部分的交易,还停留在以物易物。
掌柜见了不少南来北往的商队,盐还是紧着用的,辣椒倒不是很稀罕。
一般都是干辣椒,讲究些的磨成辣椒粉。
做成酱,得重油重盐,一般还真没人这么做。
竺年他们吃完了饭,就跟着掌柜在客栈里转了一圈。
来这边住宿的大都是商人,货多人多车多牲口多。住宿也主要以院子为主,大部分房间都设计成通铺,也方便烧炕。
竺年和其中几个人聊了聊,才知道这么大一个商队其实并不是一伙人,而是有十多个中小商队拼凑起来的。
“这位公子可太看得起咱了!咱们就是人多有个照应。”
“现在路上还有劫道的吗?”
“倒是许久没见到了。咱们人多,一般匪寨见了肯定也不敢来。主要是长途意外多,车坏了,错过宿头,有人病了之类的,人多就是搭把手的事情。早年咱就五六个人出门,晚上在外面碰上三头狼,都得喝一壶。”
“狼少还好。最怕是碰上野猪。多的一群好几十只,寻常刀剑压根不怕。”
“这一段路往黑荥州去倒是没什么,往奚地去,那边山多,野物可多。”
竺年听着就觉得有点可惜,回去跟尉迟兰抱怨:“我也有点想打猎。上次想带高祖奶奶去来着,到坪阳就一天,也不远,我娘非拦着不让。说不定还能打头老虎呢。”
“高祖奶奶这么大岁数了,你还让她进林子呢?”
“那肯定不是啊。我可以给高祖奶奶抓头小猪崽玩儿~”
他们和竺婉的队伍是一同出京的,但一起走了也就一天时间,就分道扬镳了,和竺年预想中相去甚远。
现在哥哥一个人有点寂寞,就想把偶遇的商队一起带上。
休息了一晚之后,商队中的人也知道了竺年他们的身份。
原先看到他们住官驿,还以为是北上的年轻官员,或者家眷一类,没想到竟然是当朝的太子殿下。
被问及是不是要一同走后,他们还能有什么不同意的?
于是车队的规模变得极为庞大。好在这边道路繁忙,路很宽,并没有造成拥堵什么的。
尉迟兰倒是有些担心:“把官道民用,万一来战事,不是要延误军情?”
“战时做一些限制就行。平时涉及军队调用,优先军队通行。不然花那么大价钱修的路,平时干放着也太浪费了。”竺年一副地主家也无余粮的眼神。
虽然现在有了平整宽阔的大道,又有了比以往更好的住宿和安全保障,但出远门的人真的很少。他们离开京城之后,也就京畿范围内车马还多一些,再往西走,人就明显少了很多。偶尔有一些小车队,大都是从一个县城到下一个集市的短途。
“树挪死,人挪活。以后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得像楚江一样,才能让路不至于白修。”竺年把车帘子挂起来,关上侧面的玻璃窗,打开马车顶棚上的天窗,“要是有一天,咱们大梁能够多到卖车牌,那才叫富足呢。有牌子的车子才能上路,没牌的车不让上。”
尉迟兰想了想竺年描述的场景,摇了摇头:“想象不出来。现在京城里,车辆也不多。”
某些地方如东市、西市、城门之类,在某一个时间段会出现很多的车子轿子,但放眼整个京城,有时候一个坊也未必能有一辆驴车。很多人需要用车用轿子,都会选择去车行租借。
他们家生意中,有一桩比较来钱的生意,就是车马。
不是他在京郊马场的那种好马,而是专门用来拉车的。东风号打造车已经成为主流,搭配上驯服好的马匹、驴子,甚至还有技术精湛的车夫能够带着教学怎么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