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宋浮还得值班,就叫了个护士带他们去村子里休息:“都是自己人,两位殿下不用拘束。”
罗沱山环境清幽,适合疗养。
村子距离医馆出人意料得近。
领头的护士和医馆里的护士都是略有些年纪的男人,看得出有当兵的痕迹,提着气死风灯带人走进距离村口不远的一处宅子里,前后三进,地方很不小,屋内倒是没过多布置,就是普通住家的样子。
乐云满头汗地等在外面,除了蓄了头发之外,他依旧是个白胖和尚的打扮:“两位殿下,快请进。”
竺年还真有些事情要问他,进屋之后又去了书房,把门一关,问起乐云这一路的情况。
乐云这边的信息在交给竺年之前,是经过一遍整理和筛选的。而且由于竺年当时所处的环境,被姜卓盯得格外紧,能够交给尉迟兰都得想尽办法,传递出去的信息都只能尽可能挑最重要最紧急的,疏漏极多。
到了书房之后,乐云就拿了几个箱子出来:“早就想交给殿下,只是一直没找到时机。”
他这边毕竟在暗处,不方便直接上门。
竺年想了想,觉得自己手底下的这些人,目前管理确实比较混乱。而且现在天下已定,虽然各地难免还是会起一些小纷争,但总不能让人一辈子干见不得光的工作。这些人的业务能力很成熟,完全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这么一来,他就觉得自己前一阵松懈了,不应该觉得因为老爹回来了,就一甩手啥也不干成天瞎玩,眼看着再过不久就得去上都,他得把这些人都给安排好。
顺便:“你问问有没有人想跟我一起去上都的?去的话,得做好在那边定居的准备。”
乐云接下任务,并没有打包票,也没有问竺年准备带多少人,带什么样的人走。
既然竺年没详细提要求,显然是什么方面的人都需要。
说完,乐云把书房留给他们,安排了小厮在边上伺候。
休息了一晚,竺年他们吃早饭的时候,见到了值了一个晚上班的宋浮。
他吃了早饭就要去休息,还撑着笑脸:“昨天晚上没什么事情,睡了一会儿。”
竺年看他眼底的青黑色,就说道:“你多带些学徒,我可不想将来阿钧守寡。”
宋浮愣了一下,笑容更真诚了一些:“我知道。”
竺年赶他去休息了,又跟着乐云参观村子。
“村里原先是一些别处救来的妇人孩子,有还俗的僧人,原本做一些手工活,后来接了一些伤退的军人,能干的活就多了。这些军人有些是伤没养好的,有些是家里头没条件静养的。正巧宋浮在研究康养方面,就把这些人都接来了。”
竺年就问:“钱够吗?”
这些可都是支出,哪怕罗沱寺收入再高,应该也不够覆盖这些。
“够的。”乐云掰着手指头数,“军队里有专门的拨款,就够日常开销了。庙里头开了个疗养院,很多人愿意来静养。下面镇上,还有寺庙里的不少产业,还有庙田之类。”
寺庙明面上的收入不高,但是花样很多。
烧香要钱,烧纸要钱,解签要钱,供奉牌位做法事更要钱,还有开光、经文、佛牌、素斋等等一些列的周边,加上功德箱之类不设上限的捐款,收入非常可观。
乐云说着说着,看着竺年渐渐不善的眼神,冷汗又冒出来了。
尉迟兰就把竺年的视线挡了挡:“他们拿了钱也是做善事,没拿去享乐呢。”
对于退伍军人,竺年定下的待遇确实很不错。不仅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而且退伍也不是只给了一笔钱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没病没痛的会安排工作,有病给治病,每年地方上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回访等等。
但老实说,这些也只能给退伍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想要过好日子,还得自己努力开源节流。
竺年就说道:“就怕他们日子过得太安逸,只顾着在这里享乐呢。”
尉迟兰说的“他们”,指的是罗沱寺的和尚。
竺年说的“他们”,指的则是在村里疗养的退伍军人。
在战争中受伤治病是应该的,但就怕这边条件太好,许多人仗着自己官阶高后台硬,就挤占真正需要的人的名额;或者干脆耍赖皮,明明已经不需要这么好的条件了,非得多赖上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