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随就抖了一下手腕,马鞭在空中炸了一声脆响:“好勒!”
竺年这边在犯愁住的地方。他找的姚大人,正在御书房里给姜卓提议:“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是筑墙为上。”
和安昌国的战事规模一直不大,但也没向着他们预想中那样,尉迟邑一到,安昌一方就望风而逃。
确切的说,安昌逃了,但只逃了一点点。等尉迟邑的人马一走,他们立刻就又回来。
双方都是骑兵,谁也追不上谁,就这么来来回回在边境拉扯。
但总体还是姜国吃亏。边境这么长,尉迟邑的骑兵也不知道下一次安昌军会从哪里冒出来,来来回回疲于奔命也不是个办法。
战线一旦拉长,防守的力量不够,又容易被安昌军趁虚而入。
试过几次想要包围,但都没能成功。
姜国一方的损失不大,但被这么打得极其难受。
要是有一道城墙,就可以大幅减少驻守的人员,有效阻拦安昌骑兵的骚扰。反正那一片石原本身没什么价值。
姜卓听了姚大人的提议,看向姜崇,姜崇心领神会,报出一个大概的修筑城墙的价格。
换做以前,他们不敢想在安昌和姜国的边境筑墙,但现在他们觉得并不是没有可能。
姜崇问:“让嬉年去?”
姜卓和姚大人异口同声:“绝对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o(* ̄︶ ̄*)o:对,别让我去。
糕儿φ(≧ω≦*)?:只想玩耍。
糕儿╰(*°▽°*)╯:不想干活。
先生
第一百九十八章 整顿后宫 ...
姜崇还有些莫名,但是看着两人的脸色不好看,没敢多问。再看看御书房里其他人,彻底闭上了嘴,只在提及需要花钱的地方,才张一张口。
等建墙的事情大致商议完毕,其他人离开,姜崇不用兄长多说,也自觉留了下来。
姜卓看着自己这位年纪已经不小的弟弟,不知道该怎么责备,只能耐心和他解释:“事关边防要事,嬉年毕竟是南王府世子,不好参与这些。”若是他的亲儿子,他都能上手打。但他对自己这个同甘共苦过的胞弟,总是比亲儿子更纵容。
姜崇觉得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南王府还能打到卫州不成?他们连月地都没办法。”
所谓月地,是他们老姜国人的说法。以前他们就这么称呼大月北地。虽然现在已经变成姜国的一部分了,但偶尔说顺溜了,还是会溜出来这么一两句。
还是老问题,北面要打南面没船,南面要打北面没马。
南王府倒不是真的没有骑兵,也不是完全不产马。而是南地多山林,马匹品种矮小壮实,更适合山地作战。想去北地的大平原上和高头大马一决高下,那肯定不行。
姜国也差不多。船他们也有,但是战舰那是真差得远。姜国也不临海,海船更是一艘也没有。总不能拿渔船客船去和战舰对打。
无论是船还是马,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姜崇觉得,可能这个时间在他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倒还不如多用用竺年,毕竟竺年特别好用。谁会不喜欢一个能干活还省钱的部下呢?
姜卓叹了一口气:“你是不是忘了尉迟兰?黑荥关可还被北境尉迟抓在手里呢。现在放在那儿不去动,慢慢来,总能有办法。要是把尉迟兰放出去,我姜国能有多少三十万精锐去填?朕情愿让他这匹恶狼关在屋子里,顶多咬死几个武陵侯这样的。”
他话说到后面,声音变轻,显然在想什么。
姜崇不敢出声打扰。
他身体不好,别说上马打仗,就是太后现在都能打两遍的养生拳,他到现在都不能完整打一套下来。没有实际上过战场,对战场的损失,就没有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