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军营洗衣服,不是在军营里面洗,而是每天去军营外面领了大包的脏衣服,回到自己家去洗。
别的季节还好,可以直接在沃水边找个下游一点的地方洗。
冬天就苦了。水井一般是一个坊共用一两个,本来就用水紧张,拿来洗那么多衣服,肯定不可能。
那就只能提河水洗,自家又不会舍得像小院那样用热水。
没过两天,二牛一家就冻得个个手指头跟萝卜一样粗,还要听邻居酸几句:“哟!真不愧有儿子在贵人家做事。这不人人都闲着没活儿干呢,你们家还能找上这么赚钱的活,一定能过个好年吧。”
一转过身,就说:“呸!当初二牛冻得快死了,都不给去医馆看病。现在好了,全家都要挨冻,也是一报还一报。存那些个钱也不知道什么用,给自己买一副厚点的棺材板?”
二牛一家气得吐血,也不敢说什么,心里面还一肚子委屈。
小孩儿生病多正常的事情,至于发个烧就去医馆吗?
医馆那也是他们这等人能去得起的地方?
那医馆他们都听说了,大夫的脸都没见着,就得先付五文钱的诊金,后头用药还不知道多少呢。怎么也得几百文?他们一家老小,哪张嘴巴能不吃饭光喝水?
这不人也没事,还因祸得福。瞧瞧那天穿的从里到外簇新的衣服,那一身从头到脚厚实的样子,袄子比他们家的被子还厚呢。
大儿媳洗了两天衣服实在受不了,干脆回了娘家过年。小叔子拎回来的精细点心,她一块都没捞着,凭什么让她受这些磋磨?
整个银城在一片和乐下,底下难免有些难念的经。
要说他们这里的还只是一些小矛盾,发生了姜国宫中的矛盾就不是一点点了。
事情起因,还是因为过年前“最后一班朝”的时候,礼部的人提了一个小建议——立后。
礼部的意思,卫贵妃既然已经安息,那么后宫自然需要一个真正的女主人来掌家。
太后带着几位小殿下住在城外,偶尔散散心还行,长此以往总不是个办法。
他们倒不是想着马上立后,毕竟卫妃去世的时间不长,怎么也得过个一年;甚至都没想着立后之后随之而来的储位之争。
姜卓后宫人数众多。他们这些朝臣,家中多少有一两个亲戚在宫中。
实在是宫中长时间没有人管,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有权有势的妃子还好些,大多数人都过得实在不像样,有些甚至还要被太监宫女欺负。
但是这份心思不好跟姜卓明说,姜卓一听,又见他们神情急切,心里面只会想:这是要逼朕立太子!
作为一个长子已经成亲且就封的皇帝,二子、三子也到了议亲的年纪,姜卓一方面有一种身为父亲的骄傲,另一方面又有着君王即将垂暮的危机感。
原本卫氏作为皇后,太子之位毫无争议。
但是卫氏被贬为妃,姜戈就不再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他若是认定了姜戈,那他可以说姜戈出身的时候,卫氏还是皇后,且母罪不及子女,姜戈照样是嫡子。
他若是不属意姜戈,那就更简单,非嫡非长,皇位轮不到姜戈。
但要是长子姜扶,他又不是很满意。
在姜扶需要接受相关教育的时候,卫氏已经生了姜戈。既然有了嫡子,那么姜扶自然就不能接受帝王教育。
在这方面,姜扶缺得功课太多。而且他的性子已经差不多定型,不适合继承皇位。
剩下的,他可以在剩下的儿子里选一个,把他们的母妃立为皇后。但这些儿子年纪比姜戈还小,也没有显现出什么特异之处。
或者他另外娶一个皇后,再生一个。
不,这样耗费时间太长。竺年不会给他那么多时间。
竺年啊竺年,怎么就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呢?
他要是自己的亲儿子,哪怕是他们姜家同宗过继来的儿子,他都能力排众议……不过要是竺年姓姜,以他展现出来的能力,他大概也没什么“众议”需要排。再不济,他儿子平庸一点也关系不大,让竺年当个摄政王,至少能够保证姜家还能存续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