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实报了一长串菜名:“嬉王是真讲究。听他说尉迟先生也是苦夏,家里解暑的东西都是常备。”说着,他拿了厚厚一本装订好的菜谱,“这都是嬉王抄的。”
姜卓拿过来翻了翻,视线没落在纸上:“小子真不错,就是心眼太多,太坏。”
书院,招的哪怕都是世家子弟,经过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的培养,学着他着意编写的教材,再由他信任的大家来刻意引导,将来就能收获一批又一批的忠君之士。
这样,他们出身如何,就不需要再拘泥。
但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他们不能快速交接权利,让年轻一辈起来接班,从而有余力去攻打南王府以及周边。
南王府在前两年的战争中损失不大,正巧也需要时间来培养一支可用于北伐的骑兵。
竺年此计这是阳谋,他偏偏无法拒绝。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我,年糕,白哒!
糕儿︿( ̄︶ ̄)︿:实心的,全白哒!
先生(~ ̄▽ ̄)~:胡说,明明是芝麻馅儿哒。
糕儿 ( ̄ω ̄):你才胡说!
先生o(* ̄︶ ̄*)o:我塞进去哒~
(完)
第一百九十章 医馆与书院 ...
竺年以为自己到离京前,都不会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天姜卓回宫之后,就接连下了两道命令——卫皇后降等为妃;卫国公府降等为侯府,并降等袭爵。
“嗨呀。”竺年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手上的话本都掉了,突然问了一句,“老六哭鼻子了?”
来通报这消息的小张公公下意识回答:“没有,六皇子又不是您……咳,奴不知,还没见过六皇子呢。”
竺年当没听见,刚想说什么,突然听到外头有人通报:“王爷,小石大夫求见。”
“是石大夫的高足?快请进来。”竺年琢磨着老御医的徒弟能有什么事情找自己。
说是小石大夫,其实来了两位,论年纪应该叫中石大夫和小石大夫。
这两位,一位中石大夫是石大夫的亲儿子,小石大夫是石大夫捡来的养子。
王府不比桃花坞,两位石大夫一路被人带到内院,只觉得道路悠长,庭院深深,等到进了带温控系统的内院,再看着漂亮的琉璃窗,被小张公公提醒才倏然回神。
中石大夫说了几遍惭愧,才说明来意:“草民来求见王爷,是想厚着脸皮谋份差使。”
竺年大概明白,又有些想不明白:“二位是想在我身边做事?”
中石大夫说道:“我师兄弟二人,是想在银城开个医馆。”
“啊。”这可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但丑话还得说在前头,“银城冬季漫长,条件和京城、沃州都不能比。附近没有小商贩,土地也贫瘠。我建议两位还是先跟我去一趟银城,住上几天,再考虑医馆的事情。”
两位石大夫对视一眼,虽然觉得自己的信心很足,准备也很充分,但竺年的提议不无道理,就答应下来,约定了出发的时间。
竺年亲自把两人送出去,知道两人是走路来的,特意叫自己家中准备了马车送他们。
小石大夫见竺年对他们如此看重,显然是有诚意邀请他们去银城开医馆的,只是怕他们受不得银城的条件艰苦,才那样说。他们内心愈发觉得竺年的诚意。
马车把他们一路送回了家,临走车夫又拿了两盒点心给他们。
两位石大夫谢过之后受了,等回屋打开才发现,一个由八个盘子拼起来的梅花攒盘,六片花瓣里摆的是各色点心,中间的阴阳鱼盘子里摆的却是一个金莲蓬和一朵银莲花。
当然两只盘子都不大,两样金银饰品只能说精巧,不能说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