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官员显然很有一套,绝不是懂水性这么简单,上船先把鱼帮着渔民放到岸边,动作干净利落,一看就是老渔民了。
姜卓就对竺年说道:“冯闽在常水边长大,精通水性,想不到吧?”
竺年撇撇嘴:“这有啥?有本事您让他给您造码头。”
精通水性是游泳,打渔是渔民的活。
这和造船、建码头、组建水军有关系吗?
姜卓被他怼得说不出话来,看几个妇人动作利落地在湖边杀鱼:“那些鱼下水也能吃吗?”
妇人们显然是做惯了杀鱼的活,一条大鱼在她们手上从活蹦乱跳到穿到竿子上挂起来,没几个眨眼。
让姜卓和一些大臣们不解的是,那些从鱼肚子里掏出来的东西,怎么也被放在了木桶里。
“有些能吃。一些不能吃的,可以沤肥,是很好的肥料。”竺年指着大湖,“这里鱼很多,好好规划一下,再加上一些人工饲养,能养活不少人。”
姜卓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心里面想的还是军港。
竺年又带着他往岸上地势高一些的地方走:“这里是渔民们暂住的地方,气味可能不太好闻。”
一条窄窄的水泥路,连接着妇人们杀鱼的地方和他们居住的地方。
姜卓对鱼腥味的感觉倒是还好,眉头也没皱一下:“这地方开阔,风大,味道还好。”
走近之后,姜卓才注意到这地方竟然有一座格外小的小城,还是因为地势的原因,在湖边不太能注意到。
地方只有银城的一个坊的大小,之所以说是城,是因为有护城河有吊桥有城墙。
“主要是防野兽。这地方有熊,有狼。狼倒是还好,熊这玩意儿翻墙可利索。这边人又不多,打不过那玩意儿。”竺年一边解释,一边带着人进去几乎没什么防守的小城,“这边暂时没住几个人,主要还是给银城里的家眷找点活干。”
银城这边太荒凉,几乎没什么对外交流。
军屯那边每天送米粮的队伍,都是以男性为主。虽说底层社会男女之防没那么严苛,但是多交流也不好。
她们往往只能和同样住在银城里的妇人们交流,话题不外乎家长里短。时间长了,总有人搬弄是非,闹出矛盾来。
竺年本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情,还是等闹出两桩家族斗殴的大事,才让他注意起来。
虽说银城里的活不少,多半还很辛苦,但是干活是用手用脚,一点都不耽误嘴巴叨叨。
竺年只能想方设法分流出去一部分。
好在大家都是愿意赚钱的,养猪不嫌脏,种菜不嫌累。
打渔由于涉及到的更专业的技术,工钱给的高,还得竞争上岗。
有活干,有钱赚,生活宽裕,人的心情自然也能更好。心情好了,包容心也强了,人也就更加平和,争吵的事情就少了。
姜卓看几个跑过的小孩儿,全都口袋鼓鼓的,塞满了炒熟的花生瓜子,就点了点头;再看到小城里人们种的菜地,土壤翻得很细,菜苗已经长出了小叶子,就觉得这是他要的百姓生活的图景。
但他看了看小城空荡荡的岗哨,还是在内心觉得,这地方更适合用来建造军港。
竺年从递上折子起,就知道姜卓会是什么反应。包括这座小城,都是来自于他的刻意。
只是为了防野兽,其实不用做成这样。
小城不就是为了给野爹打个样嘛!
来,瞅瞅,将来的军港模型都给您造好了。这不比画个效果图好使?
再说他一个挖坑的人,哪能动手画什么军港的效果图呢?
小城住的人少,房子也没盖几间,短暂歇个脚还行,想要留宿是不行的。
等到了时间,竺年又骑着孙子驴,带着一群人回去,到银城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