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包厢,环绕着大戏台,设在二楼。
一楼是散客。有一人一桌的,有两人一桌等不不同人数的,座无虚席。
姚意就说道:“现在天气冷,中午这场最是热闹。到了夏天,晚上的场子才最热闹。娘要是喜欢,我让人在梨园精舍赁个院子,住那边买票还有便利,上午能来看一些小角儿演的戏,也好。”
“现在还能赁到那儿的屋子?”
“别人不行,我和沈大先生说一声,让他留意着就行。听说今年还要再盖,到时候咱们家买一间。您和慧娘经常来这边住住,散散心。”在他心里,是想着干脆在梨园这边安家。码头快修好了,到时候他要是能在这儿谋个差使,不比在家里游手好闲强?
换以前,他爷爷肯定没有二话,说不定还会嫌码头这儿的差使太低了。现在他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行。
听沈大先生的口风,似乎码头这边的差使得考试,他认真学了几个月,愈发觉得自己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还不知道能不能够考上。
母子俩还算和乐融融地吃了一顿饭,吃完,姚意就目送他母亲回城。
他自己也回到梨园小筑里安心学习备考。
竺年却没那么好命,明明是听戏,却吃得十分匆促,不过听了一小出戏,就吃完被提溜到了码头。
码头上的几个大师傅看到他过来,稍稍停了一下手上的活,简单行了个礼就继续做事情。
竺年就替他们招呼:“皇叔担待,要不了多久就得涨水了,赶工期。”
姜卓对码头对水运充满了期待,一点都不介意:“这种小节不用计较。倒是你要对这些匠人们多注意一些,可以多发一些工钱。钱不够就去跟你小叔叔说,或者直接跟朕说。”
“够的。”竺年眯着眼睛笑,“接下来就是一些收尾的工作,最迟五月,就能交工。到时候皇叔您来剪个彩?”
姜卓欣然同意:“你办事,朕放心。”
他把码头转了一圈,又在码头完工的效果图前站了好一会儿。
竺年也不催促,还站远了一些,和几个过来请示的工部小官吏、大师傅们,赶紧处理了一些事情。
姜卓看在眼里,也不打扰,等回到宫里,再让人把这些在码头上管事做事的人的名单和底细一起收拢了翻看。
一同查阅的,还有姜崇和工部尚书。
等第二天在御书房开小会的时候,姜卓就说道:“一号码头完工在即;二号码头,朕打算让别人来做,不知道诸位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几名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要是以前,这种油水充足的大工程,肯定有很多人争着抢着上。但是现在,有一号码头在前,其他人想要拿二号码头这个工程,别油水没捞着,反倒把自己的油水给刮走。
而且建造码头这种事情,他们以前还真没做过,没这方面的人才和经验。
一名大臣就说道:“沃水环境不同,臣以为与其另选人选,不如从一号码头现有的官吏中挑选。”
工部尚书就说道:“臣也赞同。只是现有的一号码头的官吏,不提世子殿下,最高也只是个从八品,若是担任主官,怕是难以服众。臣提议,主官升个五品,也不要直接建造二号码头,先选几个小码头来练练手。到时候,看看谁做得好,再升谁当主官。”
其他人只知道一号码头的建造速度日新月异,没想到这么大一个项目,参与其中的官吏品级竟然如此之低。
他们不知道的是,从八品都是竺年把工部“送走”一大半后才来的,还是平日里不擅经营人际关系被排挤的人。
能够被留在码头的,也经过了竺年的精挑细选,都是有真本事的。
有一些官员听了,就提出异议:“从八品到五品,这升得也太快了。没这么样的。”
工部尚书就笑眯眯地说道:“先头在沃州干了那一票大的,都能升官。人家踏踏实实干活,怎么就不能升官了?”
吏部的官员被怼得满脸臊红:“这是一回事吗?”
“嗤!”
吏部官员被怼得差点原地飞升。
姜卓就听他们吵,完全能明白他们的心思。不就是舍不得建造码头的油水,眼看着没有油水但有官位,却已经无法再安插自己人的酸苦和不甘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