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竺年说道:“放心好了,有担架抬着,御医候着,令郎保管可以移动。他最好是活着,等着大理寺判下来,在天牢里多待几天。”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立威的作业

糕儿╰( ̄▽ ̄)╭:大家看我凶,其实我只是在做作业。

糕儿 (?ω?=) :作业已经拖很久了,再不做要被先生罚。

糕儿 (?ω?=) :先生很可怕哒!

先生(〃ω〃):怕什么,顶多就是罚♂

(完)

第一百六十七章 睚眦必报 ...

卫国公这时候悔的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先前竺年让晏家递梯子的时候,就应该顺势爬下来,不应该觉得是小伙子示弱,害怕得罪他。

这哪里是示弱,分明是下最后通牒。

竺年哪里是不敢得罪他,只是做足了表面功夫之后,才好对他下手!

他是大错特错,最错的是没想着韬光养晦,让姜卓忌讳上了。

国丈听着是很威风,但再威风也威风不过皇帝。

等将来姜戈登基,他们家成了国舅,那不比现在还要“威风”。

现在他们就敢勾结妖道,为祸一州,什么都不忌讳,对贡品下手,对给太后祈福修缮的福寿堂下手,还私藏兵甲,那将来呢?

外戚专政吗?

一个好的外戚是皇帝的助力,也只能是助力,不然被皇帝亲自灭掉的外戚还少吗?

卫国公冷静得心都凉了。他们全家上下被吞并的原本大月最富庶的土地带来的财富和权势都冲昏了头脑,竺年却很冷静,还能精确揣摩到姜卓的心思。

是了,竺年是南王世子,和他这种臣是不一样的。

南王府可是谋反在前,有称帝逐鹿的打算和行动。

南王世子不是一个普通的王府世子,应该视为一国的储君。他的思路和身为皇帝的姜卓,在大部分的时候是一样的。

在他们这些臣子为了权力和利益蝇营狗苟的时候,这两人站在高位都看得清清楚楚。

想明白了的卫国公此刻看着一箱箱从自己屋里和儿子屋里搜出来的金银珠宝,已经麻了。

不多时,管事嬷嬷捧着一套头面上来。

灯火下,还没走近,就觉得一团五颜六色的宝光闪耀。

姜卓看了,也不由得赞叹一声:“这就是百花齐放了。”

“是。其实原本叫百花杀,是我祖母准备给我娘的。”竺年拿起一根做成牡丹花样的钗,翻到背面,上面果然刻着半个米粒大小的“百花杀”三个字,“头面做成之后,祖母觉得名字太盛了,还是更适合我二姨,就送去了。二姨当时是皇后,戴了几次,被人说了不好听的话,干脆就送去了沃州女学。”

旁人听他说起往事,再看看这幅从做工到材料都无可挑剔的头面,哪怕是卫国公也不敢再说“相似的多了去了”的话。

要知道南地除了“没学问的野人”之外,另一样同样著名就是手艺好。

历代南王都是喜欢奇技淫巧的手艺人。

上行下效之下,南地的手工业极为发达。

除了冶铁锻造等少数因为北方技术封锁发展不起来的技艺之外,一些丝绸锦缎、服装饰品、乃至于食器、家具等等,中高端基本都是被南地垄断的。

虽说百花齐放的制作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但北地也找不出技艺相当的手艺人来制作。也因此,见多了好东西的卫国公夫人,会这么稀罕地戴着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