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一些真正做事的小官吏,竟然就按着竺年报上去的册子正式造册安排了。

竺年就一点不耽误的和人做交接:“您可算来了,我还以为来不及回去过上元节呢。”

新任的官员十分惶恐,抖着嘴角恭维:“殿下在沃州做事干净利落,陛下成日里夸呢。要不是沃州这边离不得您,早就招您回去过年了。”

他也没说假话。陛下确实是天天夸竺年,夸完就开始骂他们。

格式就跟他们平日里骂自家子弟一样一样的——瞧瞧别人怎么样,再瞧瞧自己什么样?

年纪,不用说,他们最年轻的也能当竺年的爹。家中子弟有差不多年纪入仕的,也只是在一些不重要的职位上历练,还没有一个能堪大任。

当然当官嘛,年纪不重要,最重要的肯定是办事能力。

朝中任何一个人,在看到竺年和尉迟兰平定沃州,以及后来的处理,虽说多有攻讦,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做事漂亮。

要知道他们在沃州做的事情可不是自己写了报上来的,而是陛下派的人写了报上来的,渠道还不止一条。几方印证之下,只能看出两人做事情实在,做几分就写几分。不像许多官员,做一分能吹成十分。

而且这一次平叛,几乎没有怎么动用武力。

三千禁军,受得最严重的“伤势”,是晕船。

作为新任知府,这位是亲眼看见前任惨状的。那位的命倒是保了下来,但这辈子基本也完了,说一句话得喘三口气,上个茅厕得两人人扶。

他本以为自己接管的会是一个乱七八糟的衙门,没想到竺年交接给他的账目和库房都对得上,案件卷宗到人口土地都很清晰。

“糟蹋了两三年,东西还没理清呢。”竺年真不觉得这些有什么,“还好他们都已经开始上手了,您想快一些,就再多安排几个人。”

竺年这边交接文官,尉迟兰那边自然是交接武官。

好巧不巧,这位武官是曾经跟着姜卓攻打黑荥关的,对这位年纪轻轻的杀神有心理阴影。

双方交接都很顺利。

新官是十一日下午到的,一刻不停就开始交接,当天晚上子时休息,第二天又是从卯时到子时,没有任何扯皮的东西,就把所有事情都交代完了。

做完,竺年他们一刻都不停,连夜去了沃州那边的临时码头。

一船往北,一船往南。

往北的是竺年,往南的是焦家。

焦大果然带着家人一起去了南泉。他做人倒是厚道,本想把郊外一个田庄留给本家。

没想到本家压根不看在眼里,还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过年期间找不到买家,卖不出好价钱,又说他打发穷亲戚,把他气得够呛。反正也要走了,他干脆也不伺候了,当天晚上就把本家的人请了出去,在附近的坊里闹了好大笑话。

转天他就把房子田产全都卖了。只留下乡下祖坟所在的田庄没卖掉,留了自家不愿意跟着南迁的兄弟一家看守。

不是说他看不起穷亲戚吗?他还就真看不起了,怎么了?

他就是一个当富家翁的料,没想着泼天富贵,等到了南地照样买些田产,不一样过活?

谁都没想到竺年他们走得那么快,等第二天焦家老太君亲自带着一干男女到府衙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三千骑整装待发的禁军,在尉迟兰的带领下,把府衙前的小广场和街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许多得知消息的百姓来送,他们压根就挤不进去,更别说是说上话了。

等被挤出人群,焦家的老太君已经钗环凌乱,一身稍稍掉了点颜色的锦缎衣服皱得像一团咸菜,气得被晚辈们扶着喘了好几口气:“不孝子孙!我是他祖奶奶的宗亲,论起来他得叫我一声姨奶奶!”

这话说的当然是竺年。

人太多,他们又没能到近处去看,只以为竺年也在。

焦家的大媳妇袖手站在一边,掩嘴笑了一声:“老太太也得看看人家愿不愿意认您这个姨奶奶啊?就算人家肯认这门亲,您真就敢接吗?先帝还是人家小王爷嫡嫡亲的姨夫,被人抬着棺材回来的呢。”

她儿子赶紧扯了她的袖子一把:“娘,别说了。”

焦大媳妇一把甩开儿子的手:“咱家都这样了,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您还姨奶奶呢?真不知道人家祖奶奶是怎么死的?”她冷冷看着自己的大儿子,“你是你奶奶带大的,从小和我们不亲。你就跟着你奶奶,当是替我们尽孝。我和你爹带着你弟妹去南丹你瞧不上的外祖家。”